投資市場模式變 助營運商引資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8-25
- CHOICE WON
- Aug 25
- 2 min read
投資市場近年欠佳,周鎮邦指,會加重協助具創意的業務營運商引入資金,達至雙贏局面。
周鎮邦從事大額投資物業代理多年,曾促成合共數百億物業買賣,涉及全幢商廈、商場項目。
近年整體投資市場淡靜並有變化,「測量師行客源主要是外資基金,2022至23年加息周期,基金入市興趣大降,亦未必投大中華區,客源減少。」此外,旺市時基金很放心投資物業,「以前覺得買商場、商廈,租售價必升定有回報,便踴躍入市。」
面對市況變化,他作為世邦魏理仕香港資本市場及私募投資主管,一如以往促成買賣雙方,同時亦兼顧如何為營運商引入資本。他指,市面上實有不少投資者創業,例如有創意去營運學生宿舍,但缺乏資金承接全幢物業。同時間,外資基金有資金在手,希望購物業後再增值,作長綫投資,而他的角色便是協助引入資金,「以前基金買物業,再尋找租客,現在屬合營模式,基金作物業投資,營運者負責處理租務招商等。」
曾促醫療集團 與投資者合作
兩年多前周鎮邦促成全仁醫療集團,與投資者趙朗成立合資公司,斥9,628萬購羅素街8號樓層作醫學中心。此外,他近日協調本地營運商夥拍基金,以4.35億元購旺角酒店,改裝成學生宿舍,此類合作將成趨勢,「對外資來說,若傳統買物業再招租,面對生意難做,可能租客半年捱不住,而舖租又持續下跌。最好方法是本地商營運有概念,自己搞平台及管理物業,盈利更理想。」他提到,不論學生宿舍、凍倉、醫療以及迷你倉等,均會陸續出現合營投資情況。
對於代理生意,他指去年該行促成45宗買賣成交,涉及不同金額,數量是歷史新高,但營業額並非最多,反映物業價格大幅調整後,佣金收入亦會下跌。後市上,他料因不少內地資金投資移民等需求上升,料1億元以下物業,成交明顯增加,故市場上仍有不少商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