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老院舖投資價值與潛在風險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21
- CHOICE WON
- 10 minutes ago
- 2 min read
香港正加速步入高齡社會,現時65歲或以上人口已接近180萬,佔總人口約24%。政府預測,至2043年該比例將攀升至35%,屆時對護老院的需求勢必大幅增加。
然而,目前全港僅提供約7.9萬個宿位,輪候資助宿位的長者已超過1.7萬人,平均輪候時間最長達20個月。在嚴格的發牌制度與合適物業稀缺的雙重限制下,宿位供應遠遠落後於需求,形成龐大的市場缺口。
近期香港商業物業價格顯著回調,護老院舖位呎價已回落至數千元水平,較重置成本存在明顯折讓,可謂「起都起唔返」。與此同時,這類物業的回報率也從過往約3厘多,躍升至近期8厘以上,因而備受投資者青睞。另一方面,護老院的租約通常較為穩定,部分護老院更參與政府買位計劃,享有政府資助,租金收入具備雙重保障。由於護老院牌照申請程序複雜,且前期裝修成本龐大,營運商一旦進駐便難以搬遷,為業主提供了持續可靠的租金收入。
高回報率 穩定租金收入
隨着減息周期來臨,投資護老院舖位已成為現金充裕、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資金停泊的理想選擇,今年以來市場已錄得至少9宗成交,反映其高回報特性對投資者具相當吸引力。值得留意的是,此類物業多數樓齡達50年以上,除穩定收租外,若地段優越,長遠更具重建潛力,為投資者提供資產增值的額外機遇。
盡管前景看好,投資者仍需注意多項潛在風險。首先,筆者早前提及這類物業大多樓齡較高,投資前必須仔細評估物業狀況、維修責任及相關預算。其次,護老院的運營深受政府政策規管。例如,正分階段實施的《2023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明確提高了院舍住客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標準。目前不少現有院舍尚未達標,意味着未來宿位數目可能進一步收緊,屆時部分院舍或難以負擔現行租金,從而影響投資者的回報。此外,為緩解本地宿位短缺問題,政府積極推動「大灣區安老」。若未來大灣區醫療及安老水準持續提升,本地部分低端護老院可能面臨競爭壓力,甚至被取代。
護老院舖位在人口高齡化趨勢下具備長期需求支撑,回報率亦見吸引力,適合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然而,政策變動、物業條件與區域競爭等風險因素亦須納入考量,建議投資前進行全面評估,審慎部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