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加快補價 樓價地價見底?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8-25
- CHOICE WON
- Aug 25
- 2 min read
近期發展商有加速補地價迹象,短短半年已經有4宗補地價個案完成,由北都項目到市區工廈重建項目均有,反映出發展商預期樓價、地價已經逐漸觸底,加上融資成本回落,隨着「去庫存」漸成效果,開始補充土地儲備。
北都補價每呎低至「1字頭」
近半年至少有4宗發展商補地價個案,合共涉資約48.4億元,總數可提供約5,900伙,相對於過去兩年樓市低迷,發展商減慢補地價,甚至就放棄北都項目,情願任由政府收地,近期明顯變得積極。
在該4個項目之中,有3個位於北都,包括兩個屬於新發展區的原址換地個案,設有換地時限,其餘一宗非北都的個案,則為長沙灣工廈補地價作住宅發展。
近期補地價增加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樓價、地價回落有觸底迹象,目前北都幾宗補地價低至每呎「1字頭」水平,億京鄰近天水圍站的地皮,每呎地價僅1,200多元,低價吸引發展商開始「撈底」買地。
相對而言,雖然今年樓價走勢仍然反覆,但已經趨向平穩,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為例,今年至今樓價錄得少於約1%的輕微升幅。
樓花供應按年大減1.3萬伙
同時,現時一手供應的庫存量則已經見頂回落,房屋局的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潛在供應量,連續5季度下跌,跌至10.1萬伙的近11季度新低。雖然現樓貨尾仍然在2.7萬伙的高位,不過樓花供應6.4萬伙,比起一年前的7.7萬伙大減了1.3萬伙,吸引發展商開始重新買地。
最後則為進入減息周期,除了有利推動新盤買家入市外,亦可降低發展商融資成本,令到他們在投地或補地價時更加容易「計掂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