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北都發展可用「眾籌」落地嗎?[香港經濟日報] 2025-08-29

過去數十年,香港的固定資產項目多由政府主導基建與土地平整,再由私人發展商透過投地方式進行樓宇建設、持有及營運。這種傳統模式雖行之有效,卻未必適用於北部都會區的發展。


筆者曾多次指出:「北都發展的核心是產業,而非單純的地產項目。」


產業發展的最大挑戰在於起步階段。當新興產業尚未進入高速增長期,租戶的承租能力普遍偏低,若為特定產業度身打造的建築物未能迅速吸納租戶,便容易出現高空置率。此外,地產與基建項目的前期資金投入龐大,回本周期長,若同時需承擔相關基建成本,整體財務可行性將大打折扣。


在此背景下,眾籌(Crowdfunding)作為一種透過網絡向公眾募集資金的方式,提供了嶄新的可能性。眾籌形式多樣,包括回報型、捐贈型及股權型等,門檻相對較低,毋須依賴傳統銀行審批程序。更重要的是,眾籌的支持者往往也是潛在用家,能夠凝聚理念一致的群體,形成初步的市場基礎。


目前香港已有少數地產眾籌平台,雖尚未普及,但部分已結合區塊鏈與智能合約技術,讓投資者透過購買代幣參與房地產項目,如酒店、辦公室或商場的開發。投資者按比例擁有產權,並可分享租金收益與資本增值。亦有初創企業探索以眾籌方式投資共享辦公空間或短期租賃物業,並進行收益分配。


政府可考慮 為資助房屋項目融資


筆者認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完全可以引入眾籌模式,尤其針對新興產業中的中小企。這些企業雖承租能力有限、所需空間不大,卻在產業生態中佔有重要位置。透過眾籌建設共享空間,不僅能降低個別企業的負擔,更可在集資過程中促成上下游合作,形成產業聚落。


至於住屋方面,政府亦可考慮設立眾籌平台,為資助房屋項目融資。合資格人士可按建築成本價參與集資與認購,配合合資置業模式,每人僅需負擔部分首期與供款,減輕財務壓力。政府則可在集資完成後進行建設,降低前期資金負擔。


當然,要讓眾籌成為北都固定資產融資的主流方式,仍需克服多項挑戰,包括法律與監管制度的完善、風險與回報的合理評估,以及資產的流動性安排等。但若能妥善設計,眾籌將有潛力成為北都發展的新動力。

Recent Posts

See All
樓市回暖訊號大手客集體重出江湖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4

曾幾何時,一手樓市的「西餅客」是吒咤風雲的存在——以一打十二、半打六個的「批發式」掃新盤,成為市場熱絡的標誌。後來隨着辣招稅落地及樓市調整,這類大手客逐漸銷聲匿迹。 而近期,隨着樓市暖意漸濃,消失已久的大手客們正集體「重出江湖」,用真金白銀釋放市場積極訊號。 到底甚麼樣的買家能算「大手客」?美聯物業給出了明確界定:同一買家在同一月份、同一新盤購入多個單位,即「一客兩食」及以上就算數。不少發展商也特

 
 
 
二手盤議幅收窄料本月走勢持平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4

10月份鐵路沿綫屋苑表現持平,近4成屋苑呎價按月回升,而隨着上月底本港跟隨美息下調,一手盤陸續推售,帶動大市氣氛,料11月份二手交投量及造價繼續平穩發展。 即使近4成屋苑呎價回升,但藍籌屋苑呎價幾近下調,其中鰂魚涌太古城、沙田第一城均價與9月份相比,分別回落約2%及7%。上月錄有21宗成交的太古城,量、價均按月減少,尤其是10月上半月欠缺千萬元成交帶動,呎價曾一度失守至1.4萬元。 沙田第一城量升

 
 
 
10月工商舖註冊量跌額升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4

美聯工商舖統計指,10月份工商舖逾億元註冊金額錄14.4億元,創5個月新高。 根據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2025年10月工商舖註冊量(不包括過億公司及內部轉讓交易)錄得349宗,雖然按月輕微減少2宗或0.6%,但是期內註冊金額卻上升21.2%至38億元,形成「量跌額升」的現象。 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額成交起動,即使不包括公司及內部轉讓,10月共錄得4宗逾億元的工商舖物業買賣註冊

 
 
 

Comments


© 2022 by enblo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