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推租置課題繁多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0-30
- CHOICE WON
- Oct 30
- 2 min read
今屆政府暫擬較後時間研究重推出售公屋的租者置其屋計劃,可以先看看過去買入租置單位的買家,有甚麼喜好?
施政報告前有傳會重推租置計劃,出售小量公屋,最終沒有相關政策公布。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外國有例子如果大量出售公屋,房屋供應的主導權就會從政府慢慢落入私人市場。她稱會深入研究公屋租置計劃,但是否重推要考慮時機、定價等,政府未有時間表,就算推出都只會是小規模。
樓齡高面積細 賣剩百分比較高
唐榮找到一份2020年的研究報告,當中有提到租置單位未售出單位的一些分布類型,大概可以從中看到買家的喜好,樓齡高的賣剩百分比較高,至於面積更直接,單位愈小,賣剩百分比愈高。
不過如果以未售出單位當中計算,主要受推出的單位數量影響,報告提到約4成為實用面積介乎323至少於431平方呎的單位;其次為介乎215至少於323平方呎的單位,約佔3成;至於少於215平方呎的單位則佔約一成半。樓齡方面,未售單位樓齡由25至37年不等,當中28至30年樓齡和31至33年樓齡的單位各佔約4成。面積、樓齡、地點……如何挑選合適屋苑?
另一個課題當然是定價,租置單位定價採用「經調整重置成本」方法。在此方法下,報告提到以現時重置單位的成本為基礎,主要成本項目包括建築成本、繳付政府的土地成本,以及大規模機電改善工程的費用。並因應樓齡和位置作出調整,從而訂定租置單位的定價,並每兩年檢討和調整一次。現時,未售單位每平方呎的平均定價約介乎1,022至2,044元,即約為當年平均評估市值的15%至19%。重推又是如何訂出一個買方接受的價位。
衍生維修問題 房委難快速處理
當然,報告亦提到另一大難題:租置屋邨中小業主和房委會作為公屋租戶的房東並存情況,衍生不少屋邨維修問題。房委會處理租置屋邨內同時涉及出售單位及出租單位的維修工作(如天花漏水、水管滲漏等)時,未能如在公屋屋邨般有效和快捷,影響租置屋邨內的公屋租戶。
另外,房委會在租置屋邨持有的業權份數,通常遠多於參與業主大會的個別業主,加上房委會作為公營機構的身份,不同業主/租客對房委會在維修管理上扮演的角色的期望不盡相同,房委會處理租置屋邨公用地方與設施的管理事宜時,往往需要格外謹慎,並盡量保持中立,以免主導屋邨管理維修事務。
究竟有何妙法能全數售出,完成「私有化」,擺脫管理難的問題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