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發展商重拾買地動力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8-18

過去兩年樓市疲弱,發展商收縮規模減少買地,隨着進入減息周期,發展商買地的動力恢復了嗎?


海珠路地價高估值4成 利樓市


近期無論補地價或是政府賣地,似乎發展商補充土地儲備有所增加,附表是過去半年發展商補地價及投地的個案,6宗個案涉及約71.9億元,相比去年情況有所好轉。


當中比較標誌式屬於近期信置 (00083) 以近10.9億元投得屯門海珠路地皮,每呎樓面地價3,860元,比起市場估值上限高出近4成,改變過去一段時間賣地地價一浪低於一浪的情況,避免了每次低價賣地或流標後對樓市氣氛造成的影響。


雖然信置過去有「樓市大好友」之稱,但其實經過97年一役之後,現時作風相當穩健,不少人留意到信置是屬於「淨現金」(現金高於負債)的發展商,截至去年底止淨現金高達458.8億元,少數無競投啟德跑道區地皮,近兩年投得啟德、九龍城地皮都是出手「撈底」,今次是否樓市觸底訊號,值得留意。


事實上,近期補地價及賣地增加,相信受3個因素影響,包括1.息口回落、2.地價回落,以及3.一手庫存見頂回落。


地產發展是資本集密的行業,借不借到錢、融資成本貴還是平,是發展商投地的重要因素,低息時候只有2至3厘息,高息時候5、6厘息,單獨一年來看似相差不算很遠,但地產項目發展周期長,乘數效應累積下來蠶食發展利潤,「有肉食」變「無肉食」。而現時1個月拆息徘徊在大約1厘左右,相較去年底在4厘幾水平,相信大型發展商要借錢投地壓力減輕不少。


至於貨要賣得出,核心因素是「價廉物美」,吸引到發展商買地、補地價,自然是地價已經有相當回落。北都幾宗補地價低至每呎「1字頭」水平,億京鄰近天水圍站的地皮,每呎地價僅1,200多元。


一手庫存量仍高 惟料已見頂


雖然信置剛投得屯門海珠路地出手算是進取,不過如回顧周邊新地 (00016) 在2015年投得的海榮路地皮,每呎地價亦要3,720元,跟今次中標地價相若,近期二手樓價回到10年前,地價亦回到10年前,其實都算是均稱。經過過去兩年不時出現流標,政府在地價態度上算是相當「隨行就市」。


至於一手庫存方面,現時無疑仍然相當之高,但樂觀地看至少已經見頂。房屋局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潛在供應量,連續5季度下跌,跌至10.1萬伙的近11季度新低。雖然現樓餘貨仍然在2.7萬伙高位,不過樓花供應6.4萬伙,比起一年前的7.7萬伙大減了1.3萬伙。


說了不少正面因素,但賣地是否全面好轉其實仍要繼續觀察,一是現時買地的仍以大發展商為主,反觀中小型發展商資金緊張、債務違約的消息仍然每日都有;二是正如上述所說,整體地價仍然偏低,有人撈底,但有沒有人願意高追仍未可知。

Recent Posts

See All
研究機構倡北都「產業先行」 物流創科齊推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4

由「拼經濟大聯盟」夥同北部都會商會、學者徐家健旗下百家塔政策研究所發出報告,倡議北都「產業先行」,須為產業「拆牆鬆綁」,除了創科產業外亦須發展固有的物流業,在產業園外覓地撥給物流及後勤服務使用。 百家塔政策研究所聯合創辦人兼經濟研究總監徐家健指,要有效加快發展北都,產業選擇需要具備戰略性部署,例如可選擇一些香港本身已具優勢的產業,並認為不是政府有土地、地價平了就能夠推動產業落地,而是需要政府規劃協

 
 
 
亞太投資者重拾信心加快入市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3

高力國際日前發表的《2025年第三季亞太區資本回報率報告》指出,整體利率趨向穩定下,融資成本於多個國家或地區均有下降,令不少投資者對後市重拾信心,並加快入市步伐。 寫字樓方面,韓國首爾季內的總投資額已突破110億美元,並已超出2024年全年的總成交金額之餘,全年成交量亦有望創新高。澳洲市場則有輕微復甦,整體市場信心,以及各區商廈及寫字樓查詢量均有上升。 東京核心區商廈需求穩 新加坡則受惠於利率回落

 
 
 
10月安老按揭登記僅18宗按月減44%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3

中原按揭一項研究報告指出,10月錄得18宗安老按揭登記,較9月的32宗,大幅減少了14宗,按月跌44%。至於2025年首10個月共錄308宗安老按揭登記,相比2024年同期減少18%。 自安老按揭計劃推出以來,中銀香港的參與度一直最高,10月份18宗安老按揭登記全部由中銀香港承造。截至今年10月,中銀香港期內累計301宗登記,雖較去年同期的367宗減少18%,但市佔率仍超過97%。 排名第二是上海

 
 
 

Comments


© 2022 by enblo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