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樓市調整見曙光結構變化顯現機遇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9-05

踏入2025下半年,香港樓市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隨着股票市場氣氛逐步回暖,物業市場信心亦見回升。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2025年第二季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較上季微升0.7點,終止自2023年第二季起的連續跌勢。而香港上半年整體樓宇買賣登記也達到36,848宗,創下2022年以來的3年半新高。筆者認為從價格指數以及交易量來看,反映出本港樓市近期已呈現初步企穩迹象。


奇貨可居 歷來亞洲樓王地位不變


從宏觀周期角度審視,香港樓市歷來具有極強的韌性。每一次重大調整,無論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時期,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市場均能逐步恢復並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在今年,超級豪宅MOUNT NICHOLSON頂層特色戶以呎價約14.4萬元再次問鼎亞洲分層樓王,同在山頂的歌賦山道1號洋房亦以約10.88億元的成交價創下本港近兩年的新高,一眾頂端買家以實際行動印證對稀缺資產的長期信心。


這些交易不僅反映超級豪宅市場獨有的抗跌邏輯,更揭示在利率波動與經濟不確定性背景下,資金仍持續流向具備永久價值保障的頂級物業,預示香港樓市在結構性調整中正逐步築底,並醞釀新一輪價值重估的動能。


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鮑威爾早前在年度會議上表示「通脹已降至足夠水平」,為全球貨幣政策釋放了關鍵訊號。市場普遍將其言論解讀為「為減息打開大門」,這一預期迅速引發廣泛關注。對於實行聯繫滙率制度的香港而言,這一動向意義重大。港幣與美元掛鈎,意味着香港的利率環境長期受美國貨幣政策主導。過去兩年,隨着聯儲局持續加息,香港按揭貸款成本攀升,嚴重遏抑了樓市購買力,尤其對上車客和換樓家庭造成沉重負擔。


若聯儲局果真於9月啟動降息,香港將有望跟隨走出高利率周期。融資成本降低將直接減輕買家還款壓力,而更關鍵的影響在於,它改變了大眾對市場的預期,信心一旦恢復,積累的購買力將逐步釋放出來。此外,若減息周期展開,也將重塑資產估值邏輯,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復甦提供更廣泛的動力。


因此,當前的市場更像是一個「價值回歸」和「尋找新平衡點」的過程,而非簡單重複過去的周期。對於槓桿較高的投機者而言,風險依然存在,需要保持謹慎態度,但對於真正的實力買家而言,這確實屬於一個難遇的尋寶機會。

Recent Posts

See All
樓市回暖訊號大手客集體重出江湖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4

曾幾何時,一手樓市的「西餅客」是吒咤風雲的存在——以一打十二、半打六個的「批發式」掃新盤,成為市場熱絡的標誌。後來隨着辣招稅落地及樓市調整,這類大手客逐漸銷聲匿迹。 而近期,隨着樓市暖意漸濃,消失已久的大手客們正集體「重出江湖」,用真金白銀釋放市場積極訊號。 到底甚麼樣的買家能算「大手客」?美聯物業給出了明確界定:同一買家在同一月份、同一新盤購入多個單位,即「一客兩食」及以上就算數。不少發展商也特

 
 
 
二手盤議幅收窄料本月走勢持平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4

10月份鐵路沿綫屋苑表現持平,近4成屋苑呎價按月回升,而隨着上月底本港跟隨美息下調,一手盤陸續推售,帶動大市氣氛,料11月份二手交投量及造價繼續平穩發展。 即使近4成屋苑呎價回升,但藍籌屋苑呎價幾近下調,其中鰂魚涌太古城、沙田第一城均價與9月份相比,分別回落約2%及7%。上月錄有21宗成交的太古城,量、價均按月減少,尤其是10月上半月欠缺千萬元成交帶動,呎價曾一度失守至1.4萬元。 沙田第一城量升

 
 
 
荃灣住宅地皮今截標料可建780伙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4

荃灣永順街與德士古道交界的住宅地皮於今日(14日)中午12時截標。 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表示,隨着美國及香港已連減兩次息,一手市場成交理想,加上最近賣地成績不俗,料可吸大型發展商競投。 上述用地為環宇海灣跟德士古道工業中心之間露天停車場,其地盤面積約70,127平方呎,最高樓面面積約434,790平方呎,將提供約780伙。用地的市場估值約15.2億至19.6億元,每呎樓面地價約3,500元至4,

 
 
 

Comments


© 2022 by enblo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