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東亞等6厘息入貨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8-22

對比大型本地銀行及中資銀行,東亞(00023)在資產規模、低成本存款份額、產品定價與科技投入規模均偏小,對息差形成壓力。


今年上半年,東亞淨利息收入73.4億元,按年跌10.7%。期內,由於利率下跌,淨息差收窄0.22個百分點至1.88%,整體盈利錄24億元,升14%,符合預期。上半年業績主要由非利息收入帶動,期內非利息收入29.2億元,升29.2%,服務費及佣金收入淨額17億元,升17%,主要由於投資活動和第三方保單銷售的佣金貢獻持續增長。


東亞在香港持續經營本地零售銀行、理財與保險分銷等業務,擁有一定品牌與客群基礎,產品綫齊全(包括存貸、信用卡、基金、保險代銷等)。在營運上,沿用家族治理與審慎風格,總體風險取向偏審慎,歷史上資本與撥備管理較為保守,有助在經濟下行期維持穩健度。


不過,公司個人銀行和批發銀行業務收入佔整體近八成,非利息收入(手續費、財富管理等)佔比與增長彈性相對有限,利率周期對淨息差和盈利波動的影響更明顯。市場焦點仍然集中在資產質素風險上。


東亞上半年減值損失按年跌15%至25.4億元,內地及香港商業房地產行業形勢繼續是影響其資產質素的主因,佔貸款損失撥備的70%。意味着東亞的風險包袱仍然沉重,未來有機會進一步蠶食利潤。在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中,不良貸款比率由去年底的6%,升至今年6月底的7.5%,公司不排除下半年會為香港商業房產貸款做更多撥備的可能。


今年淨利息收入料跌11%


近期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抽升至近3%水平,瑞銀指,雖然HIBOR反彈有利於銀行的淨息差和淨利息收入,但市場已預期HIBOR在今年餘下時間穩定在2%至2.5%。對於本地銀行,預計第三季淨利息收入的減少壓力將高於第二季,因為第二季的負面影響僅持續約1個月,且隨着利率上升,貸款需求可能再次疲軟,預期東亞2025年的淨利息收入將跌11%。


東亞昨日升6.8%報13.52元,升穿今年4月以來的上升通道。據彭博綜合券商預測,東亞2025年盈利跌5%,息率5.3厘。對比過往息率6厘至10厘的較高水平,候低吸納值博率更高。如果東亞息率要見6厘,股價或要下試12元,可作入市位參考。

Recent Posts

See All
研究機構倡北都「產業先行」 物流創科齊推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4

由「拼經濟大聯盟」夥同北部都會商會、學者徐家健旗下百家塔政策研究所發出報告,倡議北都「產業先行」,須為產業「拆牆鬆綁」,除了創科產業外亦須發展固有的物流業,在產業園外覓地撥給物流及後勤服務使用。 百家塔政策研究所聯合創辦人兼經濟研究總監徐家健指,要有效加快發展北都,產業選擇需要具備戰略性部署,例如可選擇一些香港本身已具優勢的產業,並認為不是政府有土地、地價平了就能夠推動產業落地,而是需要政府規劃協

 
 
 
亞太投資者重拾信心加快入市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3

高力國際日前發表的《2025年第三季亞太區資本回報率報告》指出,整體利率趨向穩定下,融資成本於多個國家或地區均有下降,令不少投資者對後市重拾信心,並加快入市步伐。 寫字樓方面,韓國首爾季內的總投資額已突破110億美元,並已超出2024年全年的總成交金額之餘,全年成交量亦有望創新高。澳洲市場則有輕微復甦,整體市場信心,以及各區商廈及寫字樓查詢量均有上升。 東京核心區商廈需求穩 新加坡則受惠於利率回落

 
 
 
10月安老按揭登記僅18宗按月減44%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1-13

中原按揭一項研究報告指出,10月錄得18宗安老按揭登記,較9月的32宗,大幅減少了14宗,按月跌44%。至於2025年首10個月共錄308宗安老按揭登記,相比2024年同期減少18%。 自安老按揭計劃推出以來,中銀香港的參與度一直最高,10月份18宗安老按揭登記全部由中銀香港承造。截至今年10月,中銀香港期內累計301宗登記,雖較去年同期的367宗減少18%,但市佔率仍超過97%。 排名第二是上海

 
 
 

Comments


© 2022 by enblo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