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數據梗關私樓事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7-10
- CHOICE WON
- Jul 10
- 2 min read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洪雯的提問時,回應了一系列房屋數字,或多或少與私人樓相關。
首季自置居所 升至140萬戶
自置居所比率:現時,約一半的住戶居住在自己擁有的物業,而有關過去10年本港家庭住戶自置居所及相關的人口和社會經濟特徵的統計數據,可參考政府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及「202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在對上的5年間,2016年自置居所有1,217,003戶、2021年有1,298,222戶。自置居所家庭住戶數目及擁有資助出售單位的住戶數目,分別上升了超過8萬戶和近3萬戶,升幅分別達6%及7%,反映更多家庭擁有了自己的物業。
唐榮再翻查統計處資料,2025年首季已升至1,405,700戶,自置居所比率大概是50.6%,私人房屋自置居所有981,900戶,公營房屋自置居所有423,700戶。
收入與供樓:房屋局亦有披露整體自置居所家庭住戶的每月收入中位數,和每月按揭供款及借貸還款中位數(見表)。簡單理解,雖然收入增加,但2016至2021年是樓市上升期,導致負擔同樣增加。2021年較2016年收入中位數上升2,570元,供款還款中位數上升2,500元。雖然金額相同,但如果以兩數值對比,2016年供款中位數是收入中位數的29%,到了2021年升至34%。
私樓價回落 或與資助房屋重疊
資助出售房屋供應:在未來5年(即2025/26至2029/30年度),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將會有約5.65萬個資助出售單位落成,當中部分已透過樓花方式出售,估計仍有一定數量在未來2、3年推出。另外,市區重建局首兩個已推售的「首置」項目(即「煥然懿居」第一和第二座,以及「煥然懿居」第三座),共售出超過600個「首置」單位,政府正推展另外數個「首置」項目,於未來數年起合共提供約5,000個「首置」單位。而過去所推售「首置」單位的申請人以及最終買家,有大約8成半是40歲或以下青年。這些不同類型的資助房屋,由於私樓價格回落後,兩者價位將出現重疊,例如新界區私樓,不論二手或新盤,都可能與市區資助房屋呎價相若。
細價樓印花稅:政府自今年2月26日起,調整買賣或轉讓住宅及非住宅物業須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的稅階,將徵收100元物業印花稅,適用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根據稅務局的資料,在今年3至5月,住宅物業價值在300萬元以上至400萬元之間加蓋印花的買賣合約宗數共3,780宗,相比去年同期(2024年3至5月)的2,183宗,顯著上升了超過7成之多。這個利好因素相信將持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