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科技興起 宜先理順數據分析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8-25
- CHOICE WON
- Aug 25
- 2 min read
房地產科技(PropTech)應用日廣,有香港大型物業發展集團推出AI管理綜合平台;亦有大型屋苑引入機械人做巡邏及禮賓工作,僅追求降低人力成本。究竟,房地產科技如何才能用得其所,投資有回報?
置地公司上周宣布推出全港首個人工智能綜合設施管理平台(IFMCT),混合應用IOT、人工智能、4D數碼孿生(Digital twin)、Agentic AI等技術,目標是一鍵呈現旗下物業管理及運作情況,預計每年可節省875萬至925萬元有形開支。另一邊廂,網傳將軍澳有大型私人屋苑的管理公司,近日向住戶建議引入10部「禮賓機器人」,取代5個保安職位,更稱每年可省逾100萬元營運成本。
採4D數碼孿生技術 物管少見
房地產科技應用在過去5年發展顯著,由早期簡單採用虛擬「睇樓」、電子簽名和雲端財產管理,發展至以ESG為重點的解決方案、AR/VR沉浸式技術協助管理。去年全球房地產科技市場規模約為406億美元(約3,167億港元),據Precedence Research預估,到2034年將逾1,790.3億美元(約13,964.3億港元),2025年至203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6%。
置地公司累積十多年數碼轉型的經驗及數據,再投入大量資金及人手,花約4年才創造出IFMCT,將逾20個獨立樓宇管理系統統一整合至該平台上,包括BMS、HVAC、熱舒適度控制裝置、能源優化,提升清潔、供應商管理、採購及租戶健康監察等服務效率。其物業營運總經理王志珊表示,重視長遠投資回報,故不斷投資優化。
在物管上應用4D數碼孿生技術甚為少見,其技術服務部董事及主管楊漢忠解釋,初期用於優化冷水機組的營運並見成效,後來為達到一鍵呈現旗下物業現況的目標,才應用4D數碼孿生技術。其科技全渠道數字產品經理鄧偉彤表示,數據不是愈多愈好,花不少時間抽出重要性低的數據,以及統一各個Data Library,令電腦更易理解,模型運作才會更暢順。「LLM用別人的,Agentic AI也是即插即用,行業知識反而更重要。」
鄧偉彤預計,半年後將推出6個AI Agent,覆蓋清潔、維修、能源及工單(Work Order)等,以減低檢查時間,及早加快維護。王志珊強調,IFMCT是集各人的力量而成,數據科技家善用數據,但若沒有行業知識也做不到。
推廣應用6挑戰 數據碎片化
筆者認為,PropTech的應用會愈來愈普及,但企業在應用時,不可忽略收集及管理數據的重要性。鄧偉彤坦言,最花時間是在建立數據湖及統一Data Library。由於各物業發展商的規模及理念有異,應用PropTech的程度及挑戰有不同,整體來看還是要注意6大挑戰,包括:1)數據碎片化與整合問題、2)成本上升但利潤縮水下如何安排發展時序、3)合規與ESG需求、4)數碼轉型阻力、5)網絡安全與隱私風險、6)人才與技能缺口。
地產發展或物管公司宜先理順數據撮取及分析方法,利用更少資源去處理有用的數據。並謹記數碼轉型要以人為本,而不只求以科技取代人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