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季補地價收入26.8億近8季最多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0-16
- CHOICE WON
- Oct 16
- 2 min read
今年第三季補地價收入錄26.8億元,按季急增25倍,創近8季度最多;首3季度合共錄得近49億元,按年增5%。隨着未來數月仍有多個北都項目完成補地價,全年補價金額將進一步增加。
據地政總署昨日公布,2025年7月至9月、即第三季補地價,合共涉及26.8億元的地價收入,相較第二季度約1.03億元,按季大增25倍,同時亦是2023年第三季以來、近8個季度最多,反映隨着樓市觸底回升,一手新盤庫存開始逐步消化,發展商開始恢復補地價意慾。
3北都個案 佔首3季金額4成
至於2025年首3個季度計算,合共錄得48.5億元的補地價收入,相較去年同期的46.2億元,則按年輕微增加5%,當中位於北部都會區範圍內的各類型補地價個案至少有3宗,涉及20.8億元,相當於期內補地價金額逾4成。
值得注意的是,已知達成補地價協議的億京洪水橋第19B區、新世界 (00017) 元朗龍田村第4期項目,料未反映在上述數據,單是兩宗個案合共涉及約18.7億元,再加上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曾披露上水亦有多1宗補地價將達成,若加上上述3宗北都補地價,預計全年補地價金額將進一步增加,較去年增加3至4成。
今年發展商補地價變活躍,不過以現時首3季48.5億元,相較2023年同期多達192.7億元,仍然低逾7成,反映雖然個案增多,但由於地價水平仍偏低,導致補地價收入仍然遠不及樓市回調之前。
住宅個案為主 商用地仍保守
高力國際香港研究部主管李婉茵認為,隨着住宅樓市已經見底或回暖,加上開始減息周期,發展商覺得地價仍然屬於較低水平,認為現時適宜去補價,令到有關活動變得活躍,但相信現時仍然以住宅個案為主,發展商對於商業用地仍較為保守。
萊坊執行董事及大中華區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方耀明指,近1、2年市況回落,政府補地價的計算及開價亦考慮到最新市況而向下調整,發展商積極考慮在這個低位補地價,感覺的而且確比以前活躍。
若以財政年度計算,2025/26年度上半年(4至9月)地政總署錄得補地價收入約27.8億元,加上批出屯門海珠路住宅地(涉10.9億元),地價收入約38.7億元,若加上將會入帳的其他補地價項目,地價收入料接近60億元,相當於政府地價收入210億元的3成,由於未來幾個月仍然有多幅荃灣、佐敦谷住宅地招標,預計最終地價收入仍然有上升空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