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化出租居屋免資源浪費 [香港經濟日報] 2024-05-16

居者有其屋(居屋)是房屋委員會(房委)或房屋協會(房協)以折讓價將物業賣給合乎資格人士,大部分情況折扣由30%至50%不等,所以每年都吸引大量認購,法例原來規定業主日後出售此款資助房屋要先補回之前未付的地價,才可以出售或出租。


但這筆補地價往往是幾百萬的天文數字,令業主很難負擔,也令居屋的交投一向低於私人物業,因此市場上也有不少空置的居屋。政府有見及此,2013年設居屋第二市場,最初只限綠表資格,即買家必須已經擁有公屋,在完成交易後必須交回公屋。及後在2017年,將計劃正式擴展至白表市場,即買家只需符合購買居屋的資格便可購買,大大加強了合資格買家的數量。居屋第二市場的需求是明顯的,合資格買家數量增多了。成交轉旺,業主更容易出售已經空置的單位。


誤以為出租未補價居屋 定是違法


居屋第二市場計劃活化了買賣機制,也令市場歡迎。除了出售外,出租也是需要進一步活化,最初業主也是必須先補地價才能出租單位。至2018年,房協首先推出「未補地價資助出售居屋—出租計劃」,最初只准業主出租單位內的個別睡房,租客也必須是正在輪候公屋的人士;而2019年房委會也加入此計劃,至2021年正式恆常化此計劃,並擴展至可租整個單位。雖然計劃已經優化及放寬,涉及可以出租的單位數量可以達到超過35萬個,而市場上實際通過出租計劃的單位每年租出也只有幾百宗而已,效果很不理想!


當中宣傳不足是其中一個原因,在各大綫上討論區也有不少討論,不少人誤以為出租未補地價居屋,一定是違法行為。另外一個原因相信跟手續繁複有關,租客必須是以登記申請公屋達3年以上的家庭或6年以上的非長者單身居民。而其業主又必須是業權滿10年或以上,業主和租客都怕誤入法網,往往疏忽了這個合法合規的市場。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只要有十分一的未補價居屋成功在市場放租,單位數量便有3.5萬個,而政府大鑼大鼓推廣的「過渡性房屋」在2015年發展,花了8年時間才推出7,000個單位,花了28億元公帑。相反,若能簡化居屋的出租要求及多加宣傳;出租市場一旦活化,更多單位成功租出,大大減輕劏房戶的租金壓力,政府也節省一大筆公帑。

Recent Posts

See All
宿位難求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7-04

近年留學生數目大增,令到學生宿舍成為市場最熱門的資產類別,政府早前推出私營學生宿舍政策,透過「拆牆鬆綁」形式,推動私人將酒店、商廈改裝成學生宿舍,無論對商廈還是二手住宅市場均帶來影響。 目前市場上至少3,500個私營學生宿舍床位,參與的不乏宏安地產、永義等發展商,亦有不少投...

 
 
 
購買力漸釋放6月二手樓價趨穩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7-04

自從上月初拆息開始回落,H按利率下跌,供樓負擔減少亦吸引買家加快入市步伐,各區二手市場交投量有所上升,惟樓價升幅仍然有限,不少屋苑甚呈量升價穩局面。 今年6月整體經濟環境仍未完全恢復,期間還有中東局勢不穩,市場指,一手市場成為主導,發展商普遍以貼市價,甚至首批較二手市場低的...

 
 
 
戴德梁行料樓價趨穩全年波幅約3%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7-04

高息環境下,近1年整體投資市場表現一般,而酒店及全幢住宅買賣較為理想,料因用途靈活,亦有潛力改裝成學生宿舍,下半年續可望吸引投資者入市。 近1年酒店買賣市場交投頗活躍,去年底市場連錄酒店成交,包括去年11月,位於天后威非路道21號(TWENTY ONE...

 
 
 

コメント


© 2022 by enblo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