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化出租居屋免資源浪費 [香港經濟日報] 2024-05-16

居者有其屋(居屋)是房屋委員會(房委)或房屋協會(房協)以折讓價將物業賣給合乎資格人士,大部分情況折扣由30%至50%不等,所以每年都吸引大量認購,法例原來規定業主日後出售此款資助房屋要先補回之前未付的地價,才可以出售或出租。


但這筆補地價往往是幾百萬的天文數字,令業主很難負擔,也令居屋的交投一向低於私人物業,因此市場上也有不少空置的居屋。政府有見及此,2013年設居屋第二市場,最初只限綠表資格,即買家必須已經擁有公屋,在完成交易後必須交回公屋。及後在2017年,將計劃正式擴展至白表市場,即買家只需符合購買居屋的資格便可購買,大大加強了合資格買家的數量。居屋第二市場的需求是明顯的,合資格買家數量增多了。成交轉旺,業主更容易出售已經空置的單位。


誤以為出租未補價居屋 定是違法


居屋第二市場計劃活化了買賣機制,也令市場歡迎。除了出售外,出租也是需要進一步活化,最初業主也是必須先補地價才能出租單位。至2018年,房協首先推出「未補地價資助出售居屋—出租計劃」,最初只准業主出租單位內的個別睡房,租客也必須是正在輪候公屋的人士;而2019年房委會也加入此計劃,至2021年正式恆常化此計劃,並擴展至可租整個單位。雖然計劃已經優化及放寬,涉及可以出租的單位數量可以達到超過35萬個,而市場上實際通過出租計劃的單位每年租出也只有幾百宗而已,效果很不理想!


當中宣傳不足是其中一個原因,在各大綫上討論區也有不少討論,不少人誤以為出租未補地價居屋,一定是違法行為。另外一個原因相信跟手續繁複有關,租客必須是以登記申請公屋達3年以上的家庭或6年以上的非長者單身居民。而其業主又必須是業權滿10年或以上,業主和租客都怕誤入法網,往往疏忽了這個合法合規的市場。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只要有十分一的未補價居屋成功在市場放租,單位數量便有3.5萬個,而政府大鑼大鼓推廣的「過渡性房屋」在2015年發展,花了8年時間才推出7,000個單位,花了28億元公帑。相反,若能簡化居屋的出租要求及多加宣傳;出租市場一旦活化,更多單位成功租出,大大減輕劏房戶的租金壓力,政府也節省一大筆公帑。

Recent Posts

See All
利好因素漸淡化二手交投按月持平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0-17

施政報告及減息後一個月,利好因素亦陸續淡化,而一手新盤、餘貨乘時出擊下,10大屋苑10月上半月交投,與9月同期相若,個別屋苑呎價更明顯回落。 新界區3大指標屋苑中,又以天水圍嘉湖山莊月內表現較佳,按月同期成交量上近6成,個別優質2房,如成交的5期麗湖居7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442平方呎,向正南,望內園泳池景,以433萬元沽出,實用呎價達9,796元,為同類單位近期理想呎價,但月內幾近9成屬於3房成

 
 
 
氣氛不明朗二手窒一窒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0-17

施政報告疊加減息後1個月以來,二手氣氛無疑由觀望變得踏實,但在利好因素消化後,近期美國又重啟對中國關稅戰,令後市再籠罩在不明朗陰霾下。 而剛過去周六、日,10大屋苑成交量更錄近5周以來低位,第四季二手表現會否存在變數? 就美聯物業每周35個屋苑成交量所見,9月初首兩周,成交量已搶先反映利好消息出現,於施政報告前的1周,成交量按周反彈4成;而公布施政報告的當周,成交量續升16%,錄73宗成交;但繼後

 
 
 
馬鞍山迎海‧星灣2房叫680萬 [香港經濟日報] 2025-10-17

迎海位於馬鞍山烏溪沙路8號,共有5期,樓齡由9至12年不等,分21座而建,提供3,535個單位,實用面積由471至3,112平方呎,間隔由開放式至5房。 項目以環境優美為賣點,設有住客會所、商場,提供生活所需。對外交通方便,步行往附近的港鐵烏溪沙站約2至3分鐘,住客可前往馬鞍山市中心,該處有更多購買娛樂配套選擇。 迎海目前約有130個放盤,叫價由600萬元起。最新成交為1座低層F室,實用面積548

 
 
 

Comments


© 2022 by enblo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