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工廈空置低申轉住宅被拒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5-21
- ryankwong94
- 11 hours ago
- 2 min read
舊工業區陸續轉型為住宅,當中長實 (01113) 於2021年就火炭舊工業區部分工廈向城規會申請重建約4,706伙,但去年遭城規會否決,暫未能如期上馬。不過,將有房委會旗下工廈重建為逾千伙公營屋。
建私宅遭否決 房委獲批起公屋
火炭為傳統工業區,翻查資料,火炭工業區佔地約30公頃,共有約45幢工廈,以樓齡較舊的工廈為主,平均樓齡逾30年以上,一半樓齡介乎約15至30年。區內近8成工廈屬於分散業權,雖這會令重建的困難增加,但長實仍於2021年就火炭工業區東部20幢工廈,向城規會申請由「工業」用途改劃為「住宅(戊類)」等用途,並以總地積比率約5.5倍重建24幢住宅,提供約4,706伙,規模等同鄰近藍籌屋苑沙田第一城近半,料為區內最大規模的重建項目。
發展2幢住宅 容納3700人
據文件所示,項目將會分3期發展,當中第1期是長實旗下的沙田屈臣氏中心,提供約300伙,預料2029年落成。第2期則涉鄰近港鐵火炭站的多幢工廈,包括大家樂中心、華潤旗下沙田冷倉一倉、二倉、百適一倉、二倉,及稻苗學院等,提供約1,793伙,料於2031年落成。第3期涉中建電訊大廈及峯達工業大廈等共13幢工廈,提供約2,613伙,預計在2034年落成。不過,申請在去年12月交由城規會審議後,遭該會否決,據知遭拒主因是因為區內工廈空置率低,仍有需求,而且交通評估亦顯示附近幹道流量會超負荷。
雖然上述擬建私人屋苑的方案遭拒絕,但屬於房委會旗下、位於火炭山尾街的穗輝工廠大廈,於2022年亦已獲城規會批准重建約1,360伙公營房屋,初步預計在2031年落成。項目於1982年已經落成,提供小型工廠單位,鄰近半新盤星凱‧堤岸及旭禾苑,佔地約9.69萬平方呎,項目早前向城規會申請由「工業」用途,改劃為「住宅(甲類)8」地帶,及訂明建築物高度限制至140米(主水平基準上),並擬以最高地積比率6.7倍,發展2幢住宅,預計容納約3,700人。
事實上,區內亦不乏前工廈成功重建為住宅的例子,較近期的例子為星凱‧堤岸。項目前身為火炭惠康倉,原由爪哇控股 (00251) 持有,其後中洲置業於2015年底以約11.2億元向爪哇購入地皮,並於2017年完成補地價程序,補地價金額涉約35.8億元,每平方呎樓面地價約3,580元。
住宅之外,有中資曾為旗下工廈申建商業項目。華潤物流近年積極擴大區內勢力,旗下在區內持有的工廈已增至5幢,包括於2022年5月以約23.3億元,向嘉里購入的山尾街36至42號嘉里(沙田)貨倉、百適一倉、百適二倉、沙田冷倉(一倉)及沙田冷倉(二倉)。而沙田冷倉(一倉)及百適一倉早年曾向城規會申請重建為酒店及商場,提供約858間客房,但方案未獲會方批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