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地積轉移計劃 細節定成敗 [香港經濟日報] 2023-09-05

城規會早前公布「地積比率轉移先導計劃」(計劃)的新規劃指引,參考旺角、油麻地一帶的地區研究建議,在重建勢頭緩慢、舊樓數目不斷增加的兩區作試點推行。計劃的目的是加快市區更新速度,為私人倡議提供誘因,並平衡發展與保育的需求。


油旺發展規模龐大且複雜,推行更新計劃所需的時間和收購成本均不菲。惟近年來建築成本上升、樓價下跌,物業發展風險增加,導致許多物業重建發展變得無利可圖。使得私人發展商在參與誘因低迷下,缺乏市場力量,出現了政府所描述的「勢頭緩慢」的現象。


有見及此,現行計劃容許一般重建或投資價值較低,或具有保育價值的地塊作為「輸出地盤」,而同一分區內具有較高戰略性、交通便利且適合高密度發展的地塊則作為「接收地盤」。計劃下,接收地盤的總樓面面積最多可接收不多於30%的地積比率轉移。


如此一來,靈活程度及綜合性更高的規劃,有利更大程度地發揮發展優勢,從而提升重建的投資回報,例如滙聚人流和商戶,增設公用設施與交通基建,提供集聚經濟效益。對社區而言,亦避免過往出現見逢插針,新舊不一的小型重建項目,使社區風格更趨一致,市建局期望私人發展商因此有更大誘因,積極參與倡議及投資。


限於相同分區 重建力度有限


即使如此,新計劃要達成目的,在細節上仍有改善空間,以釋私人參與的風險顧慮。首先,此類地積比率轉移項目需要對相關地段進行地契修訂,以確保申請人遵守重建條款。惟條款及所需補地價和有關時間,亦大幅度增加地產商的風險。在目前經濟保守的環境,可能導致私人市場對項目優先度降低,從而耽誤試行計劃的推行。


其次,在新方案下,政府、機構與社區設施用地(GIC)的指引不足,例如社區中心、醫療設施和私人老人院等。對於油旺地區,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集中在基層市民,對這些設施的需求甚高。然而私人發展商由於無法確保GIC設施的盈利能力,可能限制了他們興建此類設施的興趣,或傾向將地塊轉換為開放空間,無法滿足社區的實際需求。


此外,計劃僅限於相同分區計劃大綱圖下的建築面積轉移,掣肘甚多,可預料實際重建力度很有限。如果能夠將範圍擴大到包括不屬於同一分區計劃大綱圖的附近地點,或者探討利用北部都會區和新界新發展區的土地,讓私人發展商將市區的土地發展權轉移到這些新發展區,將有助於同時激活市區和新界的新發展區。


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增加公屋數量劏房問題仍在 [香港經濟日報] 2024-03-28

筆者最近參加了一個經濟學會主辦的講座,主要是從經濟學理論去分析香港的房地產問題,當然也有邀請政府高官講解一下香港政府的房屋政策。席間,一位房屋局的高官在分享香港政府已為未來十年的公共房屋找到足夠土地,並憧憬未來公屋供應會充裕,令與會者感到困擾大家多年的公屋不足問題,露出一絲解決的曙光。 但另一位發言的經濟學教授卻提出「增加公屋數量,解決不了劏房問題」,立時令氣氛一轉,大家對此講法也嘖嘖稱奇!自然更

內地人帶動港樓市掀熱浪 [香港經濟日報] 2024-03-28

上月底《財政預算案》撤銷辣招後,市場最初以為香港人受惠於政策改變,積聚多年來的購買力會因此爆發,令成交驟然增加,而這也確實發生了,但熱度最高的並非二手樓,而是在新盤市場;主要的客源也不是香港人,而是南下「掃貨」的內地客,他們的入市更加進取。 今次樓市成交量大爆發,內地人成為「先頭部隊」帶動大市。這批內地人購買物業的數量頗為驚人。對他們而言,今次撤辣是大好時機的入市;原因其實很簡單,內地買家見香港撤

私地福利用途計劃11年6項目投入服務 [香港經濟日報] 2024-03-28

勞工及福利局及社會福利署於2013年9月推出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截至今年2月底,有6個項目已經完工並投入服務,完成率僅約7%(至今累計接獲88宗申請),引起議員關注。立法會議員林筱魯昨日在立法會會議中,追問當局會否就加快各個項目的進度訂立具體目標,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覆指,項目可能會受多項因素影響發展進度。基於個別項目發展所需的時間,或會因用地的規劃及發展限制等而各有不同,因此當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