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買賣穩步向好,據利嘉閣(工商舖)統計指,2月工廈錄136宗成交,連升2個月。
利嘉閣(工商舖)地產-工商部高級營業董事朱亮恒表示,香港重新對外通關,加上疫情減退,工廈市道止住跌勢並醞釀反彈,料3月起將有顯著的逆轉情況,買賣登記量可挑戰多月新高。根據利嘉閣(工商舖)地產資料所得,2023年2月全港共錄得136宗工廈物業買賣登記﹙數字主要反映2至4星期前工廈市場實際市況﹚,較1月的128宗再升6%,連升兩月,創近4個月高位;惟月內登記總值只錄得8.05億元,按月減少18%,為自2020年6月以來的33個月最少。
按物業價格作分析,在7個價格組別的工廈買賣登記當中,2月錄得4升2跌1持平;當中以銀碼介乎2,000萬至5,000萬元以內組別登記量升幅最顯著,由前月的4宗,大增75%至上月7宗。另外,500萬至1,000萬元以內及200萬至500萬元以內的2個組別,亦分別升31%及18%,各自錄得38宗及58宗登記;當中後者更成為月內登記量最活躍的組別。值得注意的是,上月並無5,000萬元或以上的貴重工廈登記,相信與農曆新春傳統淡市有關,大額買賣暫時轉靜。
九龍灣增幅最高
就該行定期觀察的10個主要工業區作分析,共錄得6區上升、3區下跌及1區持平的情況;當中以九龍灣區的升幅最大,由1月買賣登記有4宗,大增1.5倍至2月的10宗。此外,屯門區亦錄得1.2倍的升幅,月內共有11宗登記。至於最活躍觀察區繼續是葵涌,上月共錄28宗登記,按月也升12%。
朱亮恒指出,自通關及陸續解除防疫措施後,整體市況重現曙光,但礙於碰上傳統農年新年的例淡市況,故工廈買賣登記只極窄幅微升;不過打從2月中起,工廈交投已有所加快,買家及投資者重拾入市信心。截至本月16日為止,3月暫已錄約103宗工廈買賣登記,按比例推算預計全月最終可錄逾200宗,按月料大升47%,有機會創下自去年7月以來的9個月新高,並為期內首度突破200宗的水平,亦反映工廈市道明顯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