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常後香港經濟復甦緩慢,除了受高息、內地增長放緩等外圍因素影響,內部股樓不振,樓市萎縮造成負財富效應,拖累消費及各個經濟環節,在撤辣後樓市復甦,可帶動財富效應,穩定經濟增長。
地產及金融屬於香港經濟兩大支柱,特別是樓市相關產業鏈行業眾多,除了本身地產發展商外,由上游建造業、建材、建築測量等專業服務,到下游賣樓時候涉及地產代理、銀行按揭、廣告行業,以至買家入伙後的裝修、傢俬家電等,反映樓市興衰對經濟有牽一髮動全身作用。
代理較高峰期 失逾3千人
事實上,過去兩年樓市萎縮,最直接受影響的地產代理行業,從業人數由高峰期達到4.2萬人減少至現時約3.9萬人,流失超過3,000人,而發展商不少因賣樓收益減少,亦需要發出盈警,甚至虧損,部分從事一手樓契生意的律師行亦需要縮減人手。
政府全面撤辣刺激樓市交投反彈,最直接可以改善不少市場參與者,包括發展商、地產代理等經營狀況,更關鍵是撤辣後樓市復甦,能否帶動財富效應。
根據稅務局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本港共有165萬人擁有一個物業。若按全港約747萬人計算,即全港約有2成人擁有一個物業。
其中不少人所持有的自住物業,佔其資產的主要部分,縱然大多數業主已經供滿按揭,但樓價的升跌往往影響到業主們心理及消費意慾。當樓價上升,財富效應可以帶動業主們消費意慾,繼而帶旺零售、餐廳等眾多行業,將會有助整體經濟恢復平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