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去年10月可供發展土地供應預測,2031/32年度起,交椅洲土地需要以熟地方式登場,距今只餘6年左右,新的10年供地大計,肯定需要修訂。
10年供地大計 肯定需再修訂
去年的土地供應預測,亦即2025/26年度起,未來10年可供發展土地(即熟地)供應預測,有提到2031/32年度至2034/35年度,交椅洲人工島是其中一個主要土地來源,所以無論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社會或市場都關注人工島填海的進度,尤其是政府財政緊絀,需要長遠動用大量資金的人工島填海及相關基建,自然特別矚目,亦會不斷被提問。
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預算案後,被問到交椅洲人工島是否「胎死腹中」,陳茂波回應會先集中精力,全力加速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明日大嶼一定是排在北部都會區之後了。」他解釋,北都連接深圳,被視為創科發展的「落腳地」,企業認為落戶北都,有助開拓內地市場及取得相關數據。
疫後加上科技發展,辦公方式已很不同,日後人工島規劃用途或有新思考。至於有甚麼相關研究可以即時暫停,以節省成本,對已進行及承諾的研究會繼續做,但是否在現階段開展新研究,可稍後處理。
自今屆政府上任以來,發展局每年都會在施政報告公布後,更新未來10年期的熟地供應預測。根據去年10月的數據是2025/26至2034/35年度,將會有2,960公頃熟地供應(1公頃等於10.8萬平方呎,即一個標準足球場)。
去年唐榮曾提及,2024年預測的10年期近3,000公頃供應之中,有1,700公頃、超過一半來自北部都會區,以及300公頃來自交椅洲人工島,相比之下,2023年的數據是1,400公頃來自北都、400公頃來自交椅洲人工島。
未來10年期近3,000公頃熟地供應,已預留的房屋用地可提供約49萬伙的公私營單位,而經濟用地則涉及約1.8億平方呎樓面。
涉300公頃地 會否有替代方案
對比數字,北都的供應量增加300公頃、交椅洲的供應量減少100公頃,事實上,按照2023年預測,交椅洲人工島由2029/30年度開始成為主要土地供應來源,但2024年預測則推遲兩年,去到2031/32年度才開始成為主要供應來源。
2025年新修訂的10年土地供應,相信不得不進一步延遲。當然,最後會否一延再延,官方屆時還是要解說,10年期涉及交椅洲300公頃土地未能上馬的替代方案,又或土地需求因應各種情況、研究有減少趨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