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樓價跌無贏家零地價亦無利潤 [香港經濟日報] 2024-12-13

2009年,美國開始了推行實際是悠長的量化貨幣政策,不斷延續下變了無限量化,大家都容易想像到量化貨幣的結果是會令到物價上升,當然包括樓價。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面,筆者不斷提醒年輕人早置業,因為樓價會在量化貨幣之下持續上升,這是必然的結果,但人們只是抱怨樓價上升,卻忽略了我們面對的是美國透過貨幣量化和「收水」下的「剪羊毛」,根本是一場金融戰,或者一場財富的保衞戰。假設物價是因為量化貨幣而上升,出現高通脹的話,但如果樓價沒有跟正比例上升,會出現甚麼結果?


無錯,正是財富蒸發。房地產這個重要的資產價格若下跌,市民就要面對上升的物價,財富就是如此被蒸發了。樓宇失去價值,政府的地皮也失去價值,那超過九成以上的政府賣地收入就會被蒸發。


樓價跌得過低是無贏家的,政府福利減少,社會的資助亦一定減少,經濟欠佳一樣會令失業率漸漸出現。


政府舉債最終要還,無論是日後的日子或是由下一代來還,樓價上升有一半人受惠,同時亦有一半人是感到不快。但樓價下跌則全部人都不快樂。


建築成本蠶食地價 起樓無得賺


筆者持續向從事發售樓花的朋友不斷請教,他們都認為現在「起樓無得賺」,因為過去兩年樓價跌的時候,建築成本仍以每年5%至6%上升,樓價下跌,再加上增加的成本已經蠶食了地價。


筆者認為政府要了解及求證一下我以上所說的結構性成本是否正確,如果正確的話,那房地產的問題就要盡快解決,因為愈遲處理,有關的建築成本仍然會繼續通脹下去,問題就會由零地價時代變為負地價年代,即是說就算零地價給發展商起樓,發展商也要蝕本。


筆者想說樓市最後都會有回升的一日,市場上始終有贏家,香港本來相對歐洲國家的均富,貧富懸殊是50比50,遠勝美國的1比99,但是輸了香港最後可能會走向3分2的人相對貧窮。


香港是金融中心,因為聚集人才和財富的關係,筆者認為暫時是穩定不倒的,問題是當港人蝕了自己的財富儲備,更可能換來大量舉債,樓價回升是發展商能起樓的階段,付出的其實是沉沒成本,始終要樓價回復到可以起樓及發展商能賺錢,政府的收入才會恢復,社會的確是不應該依賴房地產,但在可見的10年裏面,房地產仍是絕大多數的收入來源,政府不面對這個現實去盡快救樓市,其實是一個不斷耽誤時機的錯誤面對態度。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重啟舊樓收購活動?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1-13

近年地價不斷回落,舊樓收購活動近停頓。不過,政府全面撤辣後,市場開始浮現零星的舊樓併購個案,例如有投資者以公司名義收購灣仔灣景中心大廈10個單位,涉資約5,400萬元。 資料顯示,灣仔灣景中心大廈B座中層2室,實用面積302平方呎,屬於2房間隔,原業主2018年樓市高峰期以...

解財赤由振興樓市做起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1-13

發展局早前公布本財政年度第四季(2025年1月至3月)賣地計劃,住宅官地、市建局項目及私人重建項目合計只有1,100伙,較第三季公布的2,200伙大減一半。 總計之下,本年度賣地計劃合共僅可建約8,340個單位,佔全年目標約63%,數目連跌3年,不單比起去年大減約45.9%...

何文田賀龍居罕有清靜雅裝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1-13

何文田山道一帶物業,以環境清幽見稱,其中,樓齡30年的賀龍居,實用率高,是次推介罕有泳池網球場靚景單位,附有雅致裝修,連車位叫價1,500萬元。 位於何文田山道19號的賀龍居,建有3座,每層4伙,合共提供212伙。除標準單位外,另有複式及花園戶。物業標準戶主攻套3房間隔,實...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