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狂加外國人買樓印花稅是一種姿態 [香港經濟日報] 2023-07-26
- samsam346
- Jul 26, 2023
- 2 min read
幾個鄰近城市香港、新加坡和澳門的樓市政策很相似,以前香港是一哥,為了壓抑樓價,香港實施「樓市辣招」,新加坡、澳門馬上跟隨。就如本地人買第2層樓,香港的印花稅是15%,新加坡是17%,澳門是15%;若是外地人買房,香港印花稅加至30%,新加坡也是30%,而澳門是15%左右。
世界在改變,近年香港、澳門經濟放緩,獅城卻一馬當先,如今一哥算是獅城。香港的樓市政策反過來要向獅城學習,受幾年疫情打擊,加上利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中小企業營商環境,終於盼到通關復常,酒店旅遊和航運等行業有所改善,可是零售飲食與娛樂等行業卻未見好轉,反過來錄到更多輸出外地消費情況。經濟未復元,樓市也持續不振,成交量甚至跌至03年沙士時期。
又錯失一次最佳減辣機會
近期社會出現呼籲當局减辣救市的聲音,相信港府也正在考慮當中。忽然新加坡對樓市加辣,這次更使出殺手鐧,將外國人買房的印花稅從30%加到60%,引來外界一片譁然。於是香港這邊也紛紛輿論,大家都說獅城的政策「明益」香港,相信會有很多外資轉投香港物業市場。結果兩個月過去,未見外資有明顯買樓個案增加,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或許香港又中了新加坡的計了,由於外地人買樓所徵收的買家印花稅(BSD)高達樓價30%,因此向來成交量佔整個住宅市場的比例只有1%至1.5%,根本影響不了整個樓市,新加坡狂加外國人買樓印花稅,其實沒有意義,是一種姿態多於實際。也由於向來兩地的樓市政策互相仿效,新加坡這樣加辣,基於種種原因,香港自然也就不好減辣了。
今天,外資不但流不進香港樓市,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買樓後延伸的經濟效益,香港又錯失一次最佳減辣機會。另一方面,縱然世界經濟衰退,唯有獅城獨領風騷,經濟取得突破性增長,樓價在過去兩年上升19%;反觀我們香港經濟持續下滑,樓價去年更跌了15.5%。可以說一邊是外資和人才蜂擁而至,城市早已應接不暇,需要設法疏導「水浸」情況;另一邊還在渴望引進國際巨企、優秀人才,以及吸納資金推動經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