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廈空置率高,活化工廈意慾降低。今年首9個月城規會接獲7宗工廈重建申請,較去年全年減少近半,分別是申請重建成數據中心或住宅,未見有申請重建成商廈。
綜合城規會資料顯示,今年至今合共接獲7宗工廈重建申請,相較去年全年錄得13宗重建申請少6宗或近半。
除了申請宗數減少之外,從發展商及業主申請重建後的用途,亦見到活化工廈熱度冷卻。今年接獲的7宗活化申請之中,3成或4成屬於申請重建成住宅個案,其餘4宗屬於重建成為數據中心或商廈。
商廈市道弱 僅1廈申重建
相較之下,去年接獲的13宗工廈重建申請,全數申請重建成為商廈、工廈或數據中心等非住宅用途,屬於活化工廈政策下可獲額外樓面的用途,其中超過一半是申請重建成商廈,而今年則只有一宗申請重建成商廈的個案。涉及前稱金城商業中心的長沙灣永倫大廈,申請改劃以地積比12倍重建成商廈,涉及6.7萬平方呎樓面。
市場估計,情況有機會跟近年商業市道疲弱,商廈空置率高企,影響到發展商興建商廈的意慾,而且活化工廈2.0政策由2018年推出至今,已經是第5年,預計大部分最有潛力展開重建的項目已經提出申請。
至於今年工廈重建的其中一個趨勢屬於數據中心發展,接獲至少3宗重建成數據中心的個案,涉及約71.1萬平方呎樓面,包括美資基金Nuveen旗下葵涌集運中心,擬重建成約30萬平方呎的數據中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