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洪水橋純商業規劃欠發展誘因 後疫情需與時並進 業界倡增住宅比例 [星島日報] 2024-05-10

踏入後疫情時代,工作及生活模式出現轉變,趨向在家工作或混合工作模式,目前本港商廈空置率高企之際,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用地首階段原址換地申請已於上月底截止,涉約1180萬方呎商業樓面,有本港主要發展商直言換地規模大,純商業發展規劃並不合時宜,更欠缺發展誘因,建議政府將40%樓面改劃為住宅地,估計可提供8000至10000伙供應,以打造中央活力區,迎合目前社會發展趨勢。


近年政府加快發展北都,其中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用地、首階段原址換地申請已於上月底截止。有不願透露身份的本港主要發展商向本報透露,在後疫情時代,全球各大城市寫字樓空置率居高不下,本港首季寫字樓空置率達17%,坦言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在單一商業規劃下未能與時並進,認為純商業發展規劃並不合時宜,商業用地供應過多而缺少住宅用地,使洪水橋市中心在夜晚和周末缺乏活力,認為政府需要避免寫字樓供過於求情況。


先行先試打造中央活力區


該發展商建議當局可採用「先行先試」模式,在洪水橋市中心物色個別地塊,試行中央活力區(CSD)規劃發展概念,採用「混合發展」模式,在原本高達968.76萬方呎純商業樓面規劃中,將其中40%樓面改為住宅或混合用途,估計可提供8000至10000伙住宅供應,並加入文化、創意及社區等元素,令土地用途可以有更大彈性,協助打造充滿活力城市中心。


換地規模太大 業界或棄發展


本港亦有不少例子參考,如市建局觀塘市中心第四、五期發展區重建項目在純商業發展下於去年2月流標後,該局亦修改項目發展,採用「垂直城市」概念,由純商業改為混合用途發展,在發展中預留足夠的彈性,加入不超過118.51萬方呎住宅樓面,佔總樓面約4成,並允許住宅與非住宅發展在水平上和垂直上互相兼容。


該名發展商直言換地規模太大,令人質疑市場能否承接如此龐大純商業樓面,加上補地價金額動輒涉及數百億元,還未計發展成本,在現時市況不景下,發展商會對大型項目更審慎,若規劃不作改變,要於明年3月底前完成換地安排極具挑戰,在現階段初步不排除傾向放棄發展。若由政府收回,則將加重庫房財政壓力。


估計可提供約1萬伙住宅


上述地區換地申請已於上月底截止申請,接納補地價期限為明年3月31日,發展商認為申請及磋商時間太短,僅一年便要完成補地價,是不現實安排,即使要「提速」亦不可能不顧及實際需要。建議政府考慮分階段提交第二期發展範圍用地,換地申請及分階段補地價,或者先集中發展已有基建支持土地,並延長完成換地基本條款期限。


發展商強調,該區基建未能配合土地發展時間表,項目發展期一般需時5至6年,若在明年落實補地價,項目可在2030年至2031年落成,但按政府預計,當區主要基建設施需待2034年才完成,換言之,基建與土地發展時間未能同步。


換地規模太大,令人質疑市場能否承接如此龐大純商業樓面,加上補地價金額動輒涉及數百億元,還未計發展成本,在現時市況不景下,發展商會對大型項目更審慎。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西九賣地建住宅諮詢 區議員關注對樓價影響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1-10

西九文化區「賣斷」住宅地,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昨日就發展方案諮詢區議會,西九管理局副行政總裁顏金施強調,住宅發展一直包含在項目內,不過有區議員稱住宅應只屬輔助功能,關注建屋對當區樓價影響。 西九管理局昨日到油尖旺區議會諮詢,期中顏金施指,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概念是「城市中的公園」作...

九龍塘約道10號屋地教會1.5億沽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1-10

有教會機構減價沽售大碼物業,原由基督教中華傳道會持有的九龍塘約道10號屋地,最新以逾1.5億元沽出,呎價約2.4萬元。 消息指,上述用地佔地約10468平方呎,上月初以招標形式售出,售價逾1.5億元,以地積比率約0.6倍計算,涉及總樓面面積約6,280平方呎,即每平方呎樓面...

測量師料西九住宅項目明年招標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1-09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計劃今季向城規會提交規劃許可申請,擬興建1,995個住宅單位。 測量師學會上任會長林家輝表示,西九管理局建議出售的住宅項目面向維港,位置十分優越,由於規劃需時,預計2026年才可招標,或到2028年才有賣樓收益。他指出,本港地產市道不會一直持續向下,預料出售...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