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辣」,不單只為香港樓市帶回了成交,更為社會帶來了歡愉氣氛,不僅有利短期,更贏得長遠的發展。
有人認為旺市是曇花一現,筆者絕不苟同,因為今次並不是分段式減辣,而是全面開放。撤辣不是「疫情復常」,不是回復疫情前,是恢復至推出樓市辣招前的情況,而且還擁有更多的資金、成就了的大灣區優勢、更厚的財富效應(更多人已經供滿樓)和更強的祖國實力,香港的確有條件做全世界的珍珠。
港人應該要檢討一下,一個月前很多人仍深信不疑的負面因素,例如「香港已死呀!」、「金融中心遺址」等等等。人們其實很虛弱,當資訊充斥負面,人人也變得負面了,而且日益泥足深陷,可是撤辣一出又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原來好友淡友也好,其實只是大局下隨波逐流的一群而已。
我們回顧一下香港這難忘的辣招時段:
2009年左右美國政府開始了一個歷史上最大的量化貨幣,香港政府在2010年開始推行「樓市辣招」。
不論是因為應付炒樓,還是面對金融系統的衝擊,當年「樓市辣招」的確有助香港面對大量資金湧入,令資金沒有成為市場的泡沫,反而製造了大量的銀行存款,香港M3由2007年底的6萬億元去到現在的17萬億元,當2015至2018年和2022至2023年美國開始收水「剪羊毛」的時候,香港的市場並沒有出現動盪。
撤辣釋放最多資金購買力
銀行資金充足除令到按揭息口平外,面對美國加息,我們更有條件加得慢一點,這令到很多港人受惠。另一方面,美國加息,香港銀行很多也利用「聯繫滙率的優勢」,買類似美債資產的產品去賺取高息來支付定期存款的高利息,這正是香港定期存戶近年能收取高利息的原因,香港雖然營商困難,但市民在按揭平、定期收息高下,還可以在西方各國的高通脹時段享受到低通脹的紅利。
在一場世紀金融大戰中,港人沒有在兩次剪羊毛中受損,小市民實力在息口制度下保存財富,直至到美國不能不進行減息,在這時候再「撤辣」釋放最多的購買力和積存的資金。
筆者常說:「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這個時勢,買的風險必需要準備好。但如果樓市繼續穩定發展,「不買樓的風險」不是愈來愈大嗎?
不看好樓市的人,如果因悲觀而不買樓的話,極可能正與時局對賭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