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初步估算2024/25年度的綜合赤字約1,000億元,遠高於今年《財政預算案》估計的481億元,而且將會是連續三年赤字超過千億。
赤字擴大跟賣地收入大幅減少有關。2016至2022年期間,每年都有近千億元的賣地收入,之後逐年下降,24/25年的預算起初估計是330億元,隨着多幅地皮流標,至11月底仍未夠50億元!另外,樓宇買賣交易涉及的印花稅收也減少,23/24年只有491億元,是原先預算850億元的58%。
至明年初,特朗普正式上任,香港除了面對貿易戰之外,金融戰也會隨時展開,港府形勢將會更加嚴峻。香港赤字不斷累積,最近發債也認購不足,評級機構很有可能會降低香港的信用評級。
不過,解鈴還需繫鈴人,要解決財赤及相關風險,就必需要刺激樓市復甦。今年初全面撤辣,及後施政報告再度放寬樓宇按揭,可惜在利息走勢不明朗的背景下,投資者入市仍然稀少。金管局近日亦宣布將會為於2021至2023年購買樓花的買家提供一次性特別安排,按揭成數最高可達八成,目的是防止大規模撻訂,避免進一步打擊買家信心。
雖然港府已經連環出招,方向及政策是正確的,可惜在時機掌握方面並不理想,所以未有顯著效果,甚至已經動搖市民對政府救市能力的信心,所以下一招必須要釜底抽薪,一擊即中!
跨境理財通倘准置業 吸灣區資金
其實,有不少內地同胞透過不同的高才、優才等計劃移居香港,為香港繁榮作出貢獻,是符合中央的方針及有利香港長遠發展。但在外滙管制的框架下,他們很難從內地將資金調到香港置業。
筆者執筆時,見到跨境理財通2.0正式落地,這計劃讓大灣區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資金閉環安排,投資對方的投資產品。既然如此,合資格的移居人士也可以閉環方式滙錢到香港置業自用,將來出售物業也需以閉環方式返回內地。
筆者相信香港政府肯向中央申請的話,獲批機會不低!這項措施可以大大增加購買港樓的潛在買家,而且他們傾向購買新樓,發展商的存貨壓力能夠紓緩,就會更加樂意入市買地,財赤就能夠迅速解決,香港的經濟才能露出曙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