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口走勢是今年樓市其中一個最大不明朗因素,到底還會再減多少次息,還是減息周期已經將近尾聲?發展商及買家的部署都會受到影響,亦關係到樓市是否已經觸底。
倘持續減息 利疊加效果發酵
千呼萬喚去年9月美國聯儲局啟動減息周期,至今美國減息3次、合共1厘,而香港跟隨減息3次,幅度則未跟足,合共減息0.625厘,不過跟2022至23年期間,美國加息11次、合共5.25厘,而香港加息5次、合共0.875厘。相對來說,香港已經是「慢加快減」。
減息對樓市屬於利好消息,特別是經過過去幾輪減息,累積的疊加效果開始發酵,以現時普遍按揭息率為3.5厘,開始接近差估署統計的私人住宅中小型租金回報率3.1至3.7厘,銀行亦開始減定期存款息率。
一般來說,當銀行定存息率下跌到跟收租回報率有一定差距,而供平過租情況亦變得更明顯,會有更多資金流向樓市,亦都是過去十多年低息環境造就樓市神話故事的脈絡。按揭利率、租金回報及定期利息,都是觀察樓市觸底與否的要素。
隨着特朗普再次上任美國總統,息口走勢變得不明朗,聯儲局1月份已經暫停減息,根據利率期貨市場,市場主流預測美國今年再減息2至3次,合計半厘至四分之三厘,同時亦開始有市場人士,包括美銀經濟學家、前財長薩默斯猜測減息周期是否已完。
唐榮於去年9月在開始減息前,曾經寫到關鍵是今輪減息周期的終站在甚麼水平,當時提及「如果減息到中性利率(2.8厘)為止,則將會減息大約2.5厘。相對來說,如果香港跟一半,香港按息下調的空間就沒那麼大。」
最新去年12月,聯儲局公布的中性利率為3厘,有儲局官員早前就指,中性利率在3至3.5厘,明顯高過唐榮在去年9月撰文時候水平。
事實上,如果息口維持3厘以上水平,考慮買樓收租存在丟空、維修管理開支以及各種稅務雜費,租金回報率或需要再高一點,才能夠達到與高息環境平衡。
差估署資料顯示,在2009年極端低息出現之前,2005至08年,細單位(430平方呎以下)租金回報率大致維持在5厘水平,而現時則為3.7厘。
按揭優惠吸客 銀行部署較審慎
基於息口走勢未明,以往年初均是銀行就按揭「跑數期」,今年雖然不同銀行仍然有推出按揭優惠吸客,但部署較為審慎,例如各大銀行雖然就新造或轉按已經恢復現金回贈,但大行普遍亦只有0.3至0.4%,部分中小型銀行則有0.5至1%,但距離過往達到2%回贈的好日子仍然相當遠。
更重要是按揭息率方面,去年銀行上調拆息按揭(H按)「封頂息」,目前仍然聞風不動。至於滙豐 (00005) 早前推出定息計劃,最長5年期定息3.03厘,雖然低過目前按揭息率3.5厘接近半厘,考慮到今年美國仍然有機會再減息,可以見到對減息幅度的預判偏向保守。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