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引入賣地分成機制 分擔風險共享成果 [星島日報] 2024-01-15


踏入2024年首次與讀者見面,祝各位新年快樂!但對於不少地產市場人士和小業主而言,可能會對「快樂」一詞相當反感。事實上,雖然新冠疫情已於去年初結束,香港恢復與內地及全球通關,特區政府亦已於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放寬大部分樓市「辣招」,但本地住宅樓價全年仍回落了接近一成,較2021年9月高位更累計下跌超過兩成。


住宅物業成交量近期雖已有所回升,但與疫情前比較還有一定距離。非住宅物業價格和租金的跌幅則更甚,令不少人士身家縮水,部分企業更面對資產減值和短期融資困難。


展望新一年,有指息口經已見頂以至有望回落,但外圍的負面及不明朗因素仍甚多。俄烏戰事持續,以巴衝突加劇,朝鮮、台海和南海局勢亦風起雲湧。尤其美國進入大選年,經濟與外交政策往往反覆多變。本地方面,政府持續增建公營房屋,私人市場可賣未賣的住宅單位估計遠超一萬伙,再加上以上的經濟、息口及外圍因素,令市場對樓市前景缺乏足夠信心,去年多幅政府及港鐵招標土地流標收場,多個補地價項目亦因政府與業主看法分歧,而遲遲未能達成協議。


冀政府莫重蹈覆轍

因應市場情況,政府日前公布在今年首季不會推出任何住宅或商業地皮,筆者與大部分政黨、議員都表示理解。因現時不明朗的市況,如政府仍強推土地招標而反應不佳,估計會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若政府大幅調低招標底價以促成交易,之後市況好轉或未如預期般差,相關官員又可能會被指「賤賣土地」、「明益地產商」云云,對政府形象和庫房收入均會造成負面影響。

然而,不少人亦憂慮暫停賣地會進一步減少賣地收入,加大政府財赤,對土地供應和建屋目標將造成影響。而回顧歷史,相信不少社會人士都認同,政府在亞洲金融風波及沙士疫情後,一刀切暫停賣地和造地並非好的方法,間接導致其後住宅樓價近乎失控地飆升,劣質劏房與納米樓如雨後春筍,並因而衍生了種種社會問題,以至政治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增商業用地及空間不足,不但削弱香港經濟和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亦局限了許多新興產業和初創企業的發展。


筆者希望政府不會重蹈當年的覆轍,其中一個可行方案,是檢討現行較為僵化的賣地機制,增加買賣雙方的彈性和選項,包括考慮引入項目「分成」制度。


即是政府只須中標發展商在初期支付一筆相對較低的地價,換取將來項目建成發售後,售賣收入達到某個銀碼的分成。當收入越高,政府分成的比例亦相應提升(例如由2成逐級增加至5成)。而相關分成要求將於賣地條款列明,以便投標者計算及決定建議初期支付的地價。


檢討僵化賣地程序

有關分成做法其實並非全新事物,現時市區重建局與港鐵公司皆有採用類似模式,令政府與投標者共同承擔未來市況變化的風險,亦可分享當市場改善帶來比預期更佳的收益,減少發展商於「好市」時被市民指控「謀取暴利」的機會。


同一模式除了適用於政府出售的土地,亦可應用於更改已批出的土地地契條款而需繳付的補地價機制,讓申請者初期只須支付某個較低的補地價金額,之後再視乎市況,與政府作出不同比例的分成。


政府不能墨守成規,更不應遇難避事,希望能認真考慮有關建議,並與業界多作溝通,共同應對當前困難與多變的內外政經環境,將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更好結合,持續增強特區的發展動能。


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二手業主要下調底綫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1-10

踏入2025年首月,發展商已急不及待推盤,個別新盤首批開價不足300萬元,或較同區二手價低作賣點,銷情如何,有待揭曉,但肯定會加劇二手市場觀望期。 面對接踵而來的新盤,放盤業主要想淡市沽貨,除了以蝕讓價放盤、轉收租外,有部分業主選擇調低底綫,只求平手而退。...

BEACON PEAK現樓巨廳盡顯大宅氣派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1-10

世茂集團旗下延坪道BEACON PEAK部署短期推售,現樓單位室內空間寬闊,巨型廳區達470平方呎,具大宅氣派,並外望山景及部分維港海景。 BEACON PEAK位於延坪道9號,分2期發展,現樓單位設於第1期第2座19樓A室,實用面積約1,711平方呎,屬於4房間隔。單位設...

薄扶林貝沙灣南區最大型海景豪宅 [香港經濟日報] 2025-01-10

屬港島南區指標豪宅的貝沙灣,為數碼港內首個大型住宅項目,合共6期發展,集分層住宅、洋房於一身。 貝沙灣提供6期77座住宅,涉及單位達2,755戶,而戶型由實用面積最細400餘平方呎1房起,以至實用面積由3,000餘平方呎起的洋房,當中又以3房以上的盤源最為充裕,除間隔種類多...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