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後工商舖交投不升反跌,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指,今次調整較以往長,但市場並非無機會,故亦要有新部署,應對市況。
經歷疫情後中港重新通關,兩年前不少人對市場充滿憧憬,希望市況反彈,豈料事與願違,工商物業價格跌勢未止,交投量亦創歷史新低。擁30多年工商舖代理經驗,潘志明指,是次情況較以往複雜,「樓市升跌浪潮見慣不怪,只是今次周期較長,跌幅亦深。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救市,一年便收復失地。今次環球、內地經濟亦差,救市暫不容易。」
他分析,工商舖向來是投資工具,遇上高息環境,投資者把資金投放其他範疇上,令交投減少。惟他相信,投資者已開始留意市場,「當所有壞消息已出現,便否極泰來,今年減息機會仍是較高,經濟亦有少許改善,再遇上價格大幅調整,會重新吸引資金入市。
適應新時代 不能墨守成規
部署上,他指現時該行涉及約500員工,較高峰期約700人已明顯減少,今年亦會採審慎態度。剛剛集團成立資本市場部,專門處理大額物業買賣,他指希望可以吸引一些大手中資買家,不論機構自用及投資者,仍是甚多潛在買家。
另外,有見一手預計主導大市,而佣金亦理想,將為員工進行更多一手培訓,多參與相關銷售。最重要的,是他認為各代理要適應新時代,多以新科技如AI、視頻等進行推銷,吸引新客,「不能墨守成規,昔日大孖沙大手入市,如今卻因持重貨變成賣家,故必定要開拓新客源,才可促成買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