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與樓價跑贏還是跑輸? [香港經濟日報] 2024-12-17
- samsam346
- Dec 17, 2024
- 2 min read
統計處上月發表報告,整體工資率2014至2024年10年間增長36%,即平均每年增長3.1%。反觀,樓價時光倒流,累跌近3成,樓價若以今年與2014年比較,升幅僅16.9%,似乎樓價跑輸工資?
統計處「2014年至2024年香港工資趨勢」專題文章提到,在2014年至2024年這10年期間,不同行業的督導級及以下全職僱員的工資率變動情況。指數的按年升幅在2015年至2019年間相對穩定,維持在3.8%至4.6%之間。
自2020年起,由於2019冠狀病毒疫情對廣泛的本地經濟活動構成嚴重干擾,工資率面對明顯的下行壓力。指數的按年升幅在2020年放緩至1.3%,在2021年更進一步放緩至1.1%。而自2022年起,隨着疫情大致緩和,本地經濟活動恢復,勞工市場情況開始逐步復甦。指數的按年升幅回升,由2022年的1.9%上升至2023年的3.5%及2024年的3.7%,但仍略低於疫情前的水平。
樓價十年僅升17% 跑輸名義工資
整體工資率在2014年至2024年間平均每年上升3.1%,而各行業主類在此期間則錄得介乎2.3%至3.8%不等的平均按年升幅。
過去一直說人工跑輸樓價,樓市經過一輪大跌後,情況又如何?附表是樓價2014年至今年表現,與2014年比較,樓價升幅為16.9%,理論上工資跑贏樓價。不過,樓價表現,在多數年份都是大起大落,例如2015、2017及2018年都有按年雙位數百分率的強勁升幅,最大升幅是2017年,上升16.7%。2022及2023、2024年卻連跌3年,暫時今年與去年比較跌幅,已超過雙位數,近11%。
當然,統計處亦提供另一數值,實質工資指數——是從上文提到的名義工資指數中扣除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而得出,反映僱員所賺取的工資的購買力隨着時間轉變的變動。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是較低開支組別的消費物價指標,採用它作為計算實質工資指數的平減物價指數,可配合相關僱員的一般工資水平。
扣除通脹 樓價跑贏實質工資
扣除消費物價的變動之後,按所有選定行業主類的實際工資指數量度,整體工資率在2014年至2024年這10年期間,累計僅錄得8.0%的實質增長,大致相等於平均每年實質增長0.8%。這樣計算下來,樓價上升16.9%,又變成樓價跑贏工資了。
補充一點,若以行業分類,過去10年間,實質工資有所上升的行業主類中,以專業及商業服務業的平均按年升幅最高,為1.4%。其次是住宿及膳食服務活動業和地產租賃及保養管理業,平均按年升幅分別為1.3%及1.1%。金融及保險活動業、個人服務業、製造業和運輸業的平均按年增長率則相對溫和,介乎0.5%至0.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