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舖1月66宗註冊量跌價升 [香港經濟日報]2024-02-20
- samsam346
- Feb 20, 2024
- 2 min read
工商舖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1月份商舖註冊宗數錄66宗,按月下跌約15.4%,但註冊金額則錄約10.91億元,按月上升約43.1%。
註冊金額約11億 按月升43%
若按銀碼劃分,價值500萬元或以下及2,000萬以上至5,000萬元物業分別錄得32宗及8宗註冊,按月分別減少約33.3%及20.0%。介乎500萬以上至1,000萬元及1,000萬以上至2,000萬元的商舖註冊量最新分別有10宗及12宗登記,按月分別增加約25%及9.1%。
事隔3個月,商舖市場再度錄得逾億元註冊成交,令1月份註冊金額回升。成交包括有鰂魚涌海灣街4至6號嘉榮大廈地下多個舖位及灣仔皇后大道東29至31號樂滿大廈1樓的舖位,物業作價分別為3.25億元及1.22億元。
若按地區劃分,1月各區註冊登記宗數按月個別發展。其中港島區及九龍區最新分別錄得19宗及28宗登記,按月分別下跌約26.9%及17.6%。新界區則錄得19宗註冊,按月增加約5.6%。至於4核心區(中環、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的註冊成交則錄得8宗,按月減少9宗註冊。在今個財政年度,本港將會錄得過千億港元的財政赤字,預料削赤將會成為新一年財政預算案的焦點,相信政府再度派發消費券的機會不大。然而,隨着本港經濟復甦,消費市道好轉,相信政府停止「派糖」對舖市的影響有限。政府庫房再度錄得赤字,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近年物業價格下跌,發展商投地意欲下降,令政府賣地收入銳減。
促撤辣提振地產業 救經濟
有見及此,在即將發表的預算案中,政府不應「離地」,「唧牙膏式減辣」已不合時宜,否則經濟下調時再減辣將為時已晚。相反,政府應腳踏實地,盡快將所有「辣稅」撤銷,降低物業交易成本,以提振地產行業的發展。
梁國文又補充,近期有商戶表示受港人北上消費的影響,其業務大受打擊,因此在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應該按照實際的經濟情況推出具體的經濟振興政策從而維持本港的競爭力,例如在發展旅遊業方面,我們相信推行各項高質量的盛事以吸引旅客來港消費,仍會是本港繼續推動行業發展的策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