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商業樓宇空置率自2019年起已連續4年在10%以上,反映有空置商舖單位需時消化。
戴德梁行昨天發布《全球主要零售大街》報告,香港旅遊業和零售業已隨着通關而逐漸復甦,在亞太區,以香港和東京的零售街區最為昂貴,在前8名中佔據了6席。
當中,香港尖沙咀(主要街區商店)以每年每平方呎11.6萬港元左右,位居亞太區第一(全球第三),銅鑼灣緊隨其後。報告提到,但根據政府數字,2023上半年過夜旅客和不過夜旅客在購物上的消費總額,分別僅為2018年同期的55%和18%,反映旅客消費模式改變,對比以往「純購物」的方式,更傾向選擇「深度遊」和發掘香港本土文化特色。電商的興起、港元走強,以及來自鄰近大灣區城市的競爭等零售業態的變化,都為香港零售商和商場業主帶來挑戰,促使他們跳出框框,制定創新的零售方案,以保持競爭力。
旅業零售挑戰仍大 空置高企
2018年,整體訪港旅客人次較2017年上升11.4%至6,515萬人次,推上高峰!
2019年,受本地社會事件影響,整體訪港旅客人次較2018年下跌14.2%至5,591萬,至於疫情3年就別說了。
2023年又如何?累積計算,今年1至10月錄得約2,680萬訪港旅客人次,已超過旅發局今年1月預期的約2,580萬旅客人次。旅發局相信,在連串冬日節慶盛事帶動下,有信心全年旅客量可超過3,000萬人次。相對頂峰,遊客還是減半了,當然,當年的旅客量亦無可否認超出香港負荷。
翻查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商舖類別的租金指數,亦在旅客創出高峰後見頂,2019年191.7點,曾經在第五波疫情,2022年4月跌至163.1點,跌幅15%,最新今年9月回升至173.3點,相對高點仍有約1成差距,這是平均數字,商舖租金各區千差萬別,部分核心區舖租隨遊客數字減半。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附表顯示,過去零售、旅遊表現強勁時,私人商業樓宇(這類別包括零售業樓宇,以及其他設計或改建作商業用途的樓宇,但不包括專作寫字樓用途的樓宇)的空置率在10%以下,而自2019年起,已持續4年在10%以上,反映有空置商舖單位需時消化。香港物業報告亦顯示,2022年年底處於空置量的高位,共有1,318萬平方呎私人商業樓宇。
2022年127萬平方呎樓面落成,2023年,剛好是私人商業樓宇落成的高峰,預測共有158萬平方呎樓面落成,當中以九龍城的落成量最高,佔預計供應量的47%。2024年的落成量將減少至82萬平方呎,其中灣仔將成為主要供應區,佔總供應量的30%。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