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中美國勞工部公布的通脹數據來看,美國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3.5%降至3.4%,核心CPI從3.8%降至3.6%,均呈現輕微下跌趨勢;另外公布的零售銷售數據亦有所降溫,反映出美國4月份零售銷售疲軟,美聯儲之後宣布基準利率繼續維持不變。見到通脹放緩,樂觀人士認為最快9月將迎來第一波降息,另一邊廂,全球經濟仍受到不明朗因素籠罩,正所謂唯一不變是變化,下定論也許為時尚早。
筆者以為,如今息口高企是不爭的事實,手中持有大量非住宅物業的投資者會頗具壓力,導致要沽貨減磅平衡發展,寫字樓方面,因為消化速度不敵供應拉高整體空置率,租金無力向上,業主及發展商紛紛透過下調價格搶租客,令商廈市場租售價向下,傳統甲廈亦不例外,如淪為銀主盤的中環美國銀行中心23樓全層,原業主為如意集團,早前以約2.5億元沽出,每呎售價約18,012元,創該廈近14年呎價新低。
誠然,有人積極沽貨,有人趁低吸納,低價成功加快了實力買家入市步伐,使得商廈市場呈「價跌量升」的趨勢,根據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5月發表的《商廈快訊》指出,4月份商廈註冊宗數有65宗,按月升約51.2%,而註冊金額則錄6.21億元,按月增加約14.9%,但分散業權甲廈及乙廈售價則分別按月下跌約2.1%及0.8%。筆者認為,如若前文所述之結構性問題得不到解決,「價跌量升」這一趨勢料會在未來持續。
港股上揚帶動市場氣氛
美國通脹放緩後,美股及港股雙雙齊升,資本市場開始活躍,與此同時,內地政府正考慮減免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需要繳納的股息稅,有望吸引更多北水流入港股,帶動市場氣氛。
至於早前市傳個別大型銀行收緊工商物業按揭,更暫停接受樓齡太高的工商舖按揭申請,筆者倒不覺意外,對比住宅物業,銀行向來對非住宅物業取態更為謹慎,撤辣後住宅成交一度火爆,按揭需求可想而知,銀行更會衡量風險擇優而選,不再以量取勝,相信多數投資者早已消化收緊按揭之舉,會提前做好風險管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