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追趕房屋供應,擬加快建築圖則審批,目標大型項目約8成圖則可在首次或第二次呈交申請時獲批。業界人士指,相關措施或可縮短約9個月審批時間,長遠有助加快房屋供應及節省建築成本。
冀8成圖則 首次或二次申請批出
最新施政報告指,會以「促進者」思維加快圖則審批,屋宇署明年上半年成立「專責審批組」,專為提供500伙或以上私樓及過渡性房屋的建築圖則申請,提供協調及支援,目標為約8成圖則可於首次或第二次申請時獲批。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何鉅業指出,現時圖則審批要經過多道流程,包括前期設計、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審批,如方案不獲通過,便需交還作出修訂,期後再重新提交及審批等,過程複雜;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對發展參數等設計細節審批的尺度有所不同,導致會遇上很多阻撓及審批時間拖長。
他透露,過往部分大型項目圖則審批需時長逾1年多,認為政府以「促進者」思維加快批則,可在前期審批「鬆手些」,如在間隔設計是否可滿足房間採光度等細節上,容許留待後期深化設計時作出調整。倘能將現時圖則一般要經過3至4次呈交申請才獲批,壓縮至首次或第二次,將可縮短審批時間半年到9個月,屆時有助加快房屋供應及節省建築成本。
長實 (01113) 營業部首席經理郭子威亦認為,措施令發展項目時更易控制時間,從而有效運用資金,令整體供應更穩定,有利穩定樓價。
另外,政府亦擬明年就業界及部門應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製作圖則,並呈交部門審批訂立路綫圖,將於2024年首季推出應用軟件。何鉅業指,上述技術是讓發展商可提前將項目每個設計部分併合,更清晰了解項目細節,有助減低後期施工的誤差。
據屋宇署資料,本港過去5年(2017至2021年)共批出1,177份建築圖則,平均每年批出約235份,而今年首8個月共批出161伙,每月批則介乎11至34份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