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房屋供應正逐步增加,近日發布的消息包括啟德在內的簡約公屋第二期即將接受申請、公屋輪候冊縮短至5.3年,均反映此趨勢,但走下去或引發資助出售房屋及一二手私人樓競爭的老問題。
業界:居屋與私樓 客源已重疊
近日唐榮接觸地產界反映的意見認為,目前私樓樓價下跌逾27%,部分一二手樓價或與居屋等售價出現重疊。他以居屋2024為例,新居屋定價是143萬至467萬元,各屋苑平均呎價由5,980元至9,230元,最貴每呎亦逾萬元。近期新界一手開盤價,樓價265萬元至481萬元,呎價由8,898元至12,534元,如果不論地區、環境等等因素,只對比價位,他認為居屋與私樓樓價、客源已出現重疊。
特首李家超昨日提到,去年底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下跌至5.3年,是6年以來最低的年終數字。今屆政府在2022年上任前,輪候時間最高是6.1年,最新輪候時間縮短了0.8年,即縮短了9個半月。新政府上任後定下了公屋6年的輪候時間「封頂」,同時提出興建3萬間「簡約公屋」,目標是在5年內縮短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5年。而這3萬間「簡約公屋」的工程已經相繼開展,更將開始陸續入伙。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2025/26至2034/35年度10年期的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維持在70:30,在總房屋供應目標44萬個單位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8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3.2萬個單位。
附表截至2024年9月底,在2025/26至2029/30年度的5年期內,房委會和房協的公營房屋預計總建屋量約為158,600個單位,包括約102,800個公屋/綠置居單位和約55,800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
即使後5年2030/31至2034/35年度只是達到相同的建屋量,10年總計亦已升至317,200伙,新供應理論上應該已超出長策目標一定數量,再加上近一年進取地各種收回公屋再編配的安排,出租公屋應可滿足需求。
資助出售單位供應 料增3.1萬伙
而去年底長策就提到,政府會重整公營房屋供應的布局,積極檢視未來10年(即2025/26至2034/35年度)中後期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逐步提升資助出售單位的供應,以增加市民置業的機會。
近年,公屋/綠置居與其他資助出售單位的比例維持在70:30,在未來10年(即2025/26至2034/35年度),將會以邁向60:40的比例作為規劃基礎,興建公屋/綠置居和其他資助出售單位。相應地,30.8萬個單位的公營房屋供應目標會分為18.5萬個公屋/綠置居單位(原21.6萬個)及12.3萬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原為9.2萬個),資助出售單位供應會增加約3.1萬個。
未來會不會重演1997至2003年大跌市時,資助出售房屋與私人樓爭客的社會爭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