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傳統商店增值加強體驗元素 [香港經濟日報] 2023-06-08

網購盛行多年,加上疫情改變消費者習慣,傳統商店零售模式受一定衝擊,商戶開始增強體驗成分,令實體店有存在價值。


自從網購早年盛行,消費者購買貨品,已並非一定要前往實體店,已對傳統店造成影響。3年前疫情爆發,各國一度出現長期封控措施,市民網上購物比例進一步提高,即使疫情已過,或多或少市民消費及生活習慣上有改變,因此傳統零售模式再受衝擊。


消費習慣變 衝擊零售模式


為了吸引本地或外地旅客,單靠店舖內買賣產品,吸引力已下降,故要在店舖內,增設體驗元素,例如不少品牌在分店,把小部分樓面打造成咖啡室等餐飲,或店內加設華麗裝飾,吸引客人前來打卡。這些體驗元素,至少可以為品牌帶來人流逗留在店內,對品牌形象及生意始終有幫助。


例如過往多番在核心區開設大型店舖的Swatch Group,早前租用中環皇后大道中豐樂行多層,合共約8,735平方呎,月租約100萬元,將開設旗下名錶Omega旗艦店之用。據了解,是次開店除了售賣產品外,亦會增設體驗成分,如加入名錶展覽館,介紹品牌故事,讓更多消費者前來感受。


如今銅鑼灣羅素街,以及尖沙咀廣東道,均有大型結合餐飲及娛樂租戶進駐,既可吸引遊客感受特色,本地消費者亦會感興趣,客路上較廣闊,相信亦會受年輕一代消費客群支持。


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集團過往多投資商業項目,資本策略地產(00497) 執行董事何樂輝指出,寫字樓因整體空置率高,消化需時。 資本策略一向擅長發展商業項目包括寫字樓、商舖等,何樂輝稱,高息持續對工商舖衝擊頗大,後市上以酒店較理想,而寫字樓則相對看淡,「現時市場上有逾千萬平方呎寫字樓待消化,實在需時。」 港人北上消費潮 料屬短暫 他提到,因環球經濟轉弱等因素,通關後機構擴充個案不多,反之縮減樓面,「租客基本上以降成本縮

近期舖市買賣未算熾熱,有老牌家族亦沽售非核心物業鎖定利潤,旺角太子彌敦道一個巨舖,建築面積逾8000方呎,以約8,600萬成交,原業主為有「木器大王」之稱的傅世彪家族,物業19年升值1.36倍。 旺角彌敦道776至778號地下連地庫及1樓,地下建築面積約3060方呎,地庫約2600方呎及1樓約2,358方呎,合共8018方呎,以約8600萬成交,平均呎價10726元,租客包括永興冰室及SNAP F

中港全面通關接近1年,英皇集團(00163)副主席楊政龍指,內地客源較以往更為質量兼備,明年商舖租金睇升。 疫情期間零旅客到訪香港,最受衝擊莫過於核心區一綫街舖位,而今年初中港通關,即為核心區帶來商機。楊政龍稱,今年十一黃金周,內地客訪港已回復至疫情約8成半,各區人流顯著上升,整體市道氣氛亦明顯得到改善,相信內地客源已陸續重回尖沙咀、銅鑼灣等核心商業零售區域。 旗下舖租出租率錄升幅 他認為,內地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