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辣招」實施已屆10年,其中向海外買家徵收BSD一項,最新佔比例只有1.9%,反映海外買家來港買樓意慾不高。特首公布施政報告前夕,各界均有聲音指,政府可適度放寬海外人士來港置業限制,藉此吸引人才來港安居,同時亦可穩住下跌中的樓市。
根據中原地產統計資料顯示,在政府推出BSD前,內地客(姓名以漢語拼音)於新盤市場佔比約18至35.5%;而二手市場內地客佔比6.8%至9.6%,當年內地客被視為推高樓價主因,因而推出BSD以減少內地客與港人搶樓的情況。
然而BSD推出後,內地客人數大跌,今年首半年僅493宗BSD個案,佔同期二手註冊量26,638宗的1.9%,可見內地客佔比大不如前,相關條例的確有修訂的空間。
資料顯示,政府於2012年10月推買家印花稅(BSD),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購入住宅物業須支付樓價15%印花稅。至2016年政府進一步向樓市加辣,推出新從價印花稅,購買第二套房的港人、海外買家、公司名義買家的住宅印花稅劃一上調至15%,即內地客來港買樓須繳樓價30%的辣招稅,不少政黨提出撤銷相關稅項,有助海外人才在港置業安居。
新盤吸港漂客 推先租後買
若以入境處資料統計,近年不少外地優才透過不同方案來港工作或升學,今年首6個月,透過不同優才方案獲批入境的「港漂」人數達1.49萬人;而2017年至今則累積約27.3萬人。惟受樓價高企等因素影響,外地優才成功落地生根的比例偏低,以來港留學大學生為例,畢業生最終留港發展的人數不足2成。
若政府修訂BSD措施能刺激到10%(約2.7萬人)港漂入市,相信可即時帶動樓價向好,新盤市場可率先受惠,因為港漂對新樓需求相對為高,以去年全年錄1.7萬宗新盤成交,今年首9個月約9,000宗,約相等於1成港漂客源。
事實上,不少新盤為吸引港漂客,推出不同置業優惠。例如白石角海日灣近年推出先租後買方案,原意是方便換樓客,但不少港漂選用。特點是港漂客與發展商租住單位,3年後若港漂取得永久居民資格,才正式進行買賣交易,屆時可回贈相關租金作樓價,港漂客可慳回不少「辣稅」。據悉,相關方案推出2年來錄得52宗先租後付成交,可見港漂客對置業有一定需求。
麥萃才:撤BSD可吸專才買樓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出,如果政府想推高樓價,取消BSD的確可以吸引外地專才買樓。但是若是想吸納專才來港定居,未必一定要幫助專才買樓,仿效新加坡提供平價租務也可以吸引專才。
他續說,BSD政策當初是為穩定樓價而推出,今時今日樓價下跌不足10%,完全沒有對銀行體系構成影響,政府是不是需要急於出手穩定樓價。他又指政府推出的房屋政策不是房價政策。
若要為海外人才「減辣」,放寬其買樓限制,大致可綜合有3個方案,包括全面「減辣」、放寬豁免至一眾「港漂」,以及設計退稅機制,均對樓市構造不同程度影響。
首先是全面「減辣」亦即是取消買家印花稅(BSD),這個方案對於樓市的影響應該屬於最大。
考慮到在2012年推出BSD前,新盤的內地客比例可以高達3至5成,部分新界二手屋苑的內地客比例亦有1成左右,若果全面取消BSD相信對新盤、豪宅樓價幫助比較大。
全撤BSD 只助新盤豪宅樓價
不過,全面取消BSD不屬於針對國內外人才的措施,過往在香港買樓的內地客,除了是有移民香港打算外,更多是視香港樓市作為投資及資產分配之用。
至於另一個可行方案則是退稅機制,現時BSD亦有容許發展商在舊樓收購以「先交後退」形式,可以在達到特定條件後退回BSD稅,近日有政黨建議容許海外人才在住滿3年退還一半BSD稅、7年後退還全數BSD稅。
相較直接取消BSD,這個方案比較能夠針對海外人才,令樓市升溫的機會較細。因為即使有退稅機制,海外人才仍然需要預繳辣稅,以香港樓價動輒數百萬至上千萬元,涉及稅款仍高達百萬元辣稅,有心留下工作的人才倒不如直接等待住滿住7年以港人身份免稅入市。
而另一個方案則是增加BSD的豁免範圍,覆蓋「港漂」以及其他海外專才,並且設3年禁售期,若果在禁售期內已離開須追收有關稅項。
這個方案對樓市的影響介乎全面取消BSD及設立退稅機制之間,一部分較有財力的「港漂」或會考慮在港置業,但又不至於引發海外資金湧入樓市。
不過執行上這個方案或有難度,一方面香港出入境自由,出境毋須申報原因,稅務局難有效追蹤每個「港漂」會否在禁售期內已經離開香港,在發現其離開之後,亦不容易追回稅項,容許出現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