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商舖)工商部統計全港逾百幢指標工廈,第二季共錄得113宗買賣成交,與第一季表現相若,跌幅僅約4%。
中原(工商舖)工商部董事劉重興表示,中原嚴選全港逾百幢工廈,分作4大區作工廈表現分析,根據中原(工商舖)資料顯示,2023年第二季指標工廈買賣成交量錄得113宗,較第一季的118宗稍微回落約4%,當中西九龍買賣表現逆市向上,第二季共錄得約18宗,較第一季錄得的5宗顯著上升260%,由於西九龍買賣成交量相對比較少,故錄得的平均呎價相對亦有增幅,由第一季約5,559元,上升至第二季約6,531元,升幅約17%;而在4大區域中,買賣成交量最多的是新界區,第二季錄得45宗,較第一季47宗輕微下跌4%,而呎價則下跌9%。
劉氏續稱,買賣成交宗數跌幅最大的區域則為東九龍,由首季的57宗急跌至第二季的40宗,跌幅約30%,而平均呎價亦由約5,330元急挫至約4,697元,下跌幅度約12%,至於港島區工廈買賣表現持續淡靜,第二季僅錄得10宗水平,較首季多1宗,而平均呎價亦繼續下跌,錄得約4,508元,下跌約9%。
長沙灣GGT 最高呎價8540元
劉氏指出,第二季在4大區域最活躍指標工廈中,長沙灣新型工廈GLORAL GATEWAY TOWER(GGT)錄得5宗成交,該廈的最高成交呎價約8,540元,較第一季最高呎價約7,511元,上升約14%,目前有74個放盤單位,每呎叫價由約8,371至1.5萬元不等。同時,另2幢成交宗數為5宗的工廈分別為石門新貿中心A座及柴灣富誠工業大廈A座。石門新貿中心A座最高成交呎價亦有顯著增長,由約4,695元上升至5,897元,升幅約26%,目前放盤量屬區內之冠,約有21個,每呎叫價為約5,786至7,000元不等。
第二季4區仍能保持平穩發展,當中西九龍區表現最佳,價量均錄得升幅,反映地利及交通優勢持續利好西九龍工廈發展,更有利企業對該區工廈需求,預料第三季走勢將會平穩,而值得留意的是傳統成交量較多的東九龍工廈,因受區內放盤量多而拖累,影響到交投量急跌,亦影響到成交呎價表現,預料東九龍工廈買賣市場復甦期相對會較長,呎價表現亦會跑輸大市。至於港島及新界區工廈買賣表現則會一般,而受到高息環境持續,投資者更趨審慎入市,觀望態度亦會持續一段時間,入市仍以用家為主,整體而言,第三季買賣表現將會持續尋底,呎價亦會繼續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