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聰明錢」續湧港搶「人財」加速復甦 [香港經濟日報] 2023-04-03

早前乍現的環球銀行業危機,雖然令不少投資者飽食「驚風散」,但對港樓市場而言影響相對輕微。最近樓市表現勢不可擋,新盤大戰愈演越烈,多個新盤連環推售均取得亮麗銷情。市場統計指,3月份新盤交投大幅彈升,執筆之時已取得逾2,000伙成交,至少較2月激增逾1倍。


樓價方面,「美聯樓價指數」最新報153.62點,按周微跌0.15%,本年迄今則累升近5.2%。


自從去年開始,美聯儲連番加息,加上早前銀行業接連「遇險」,難免令全球資金尋覓出路。環顧全球,香港樓市一直是最適合各國資金「停泊」、「進可攻退可守」的最佳投資選擇之一。近期更於眾多投資板塊中「脫穎而出」,整體交投更是愈升愈有。



樓價表現 跑贏其他投資產品


箇中原因不難理解,首先港樓市場在疫情期間一直展現極強抗跌力,期內表現跑贏不少投資產品;加上去年香港樓市跌約15%,明顯出現「跌過龍」的情況。如今本港全面復常,「聰明錢」憧憬香港樓價「追落後」積極入市,相信資金將加快流入港樓市場,帶動樓市進一步向上。


還有一個重點值得一提,最近政府積極推出不同計劃,冀引入外來「人財」去充實人才庫及補充庫房。以「高才通」為例,政府去年年底推出相關計劃,冀吸納高收入人才和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截至3月14日資料,短短時間已合共收到逾1.7萬宗申請,逾1萬宗已獲批。鑑於高才通申請者均屬於高收入的專業人士,相信勢必帶來大量資金來港。


同時,政府早前公布的全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料首年將吸引大量高資產人士申請,吸資數以千億計。


眾所周知,內地人及「新香港人」向來對香港物業趨之若鶩,並早於去年第四季已「偷步」入市。根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按已知買家姓名作分析,去年第四季內地買家佔整體一二手成交的佔比高達11%,比率創11年季度新高,可見香港樓市對他們的吸引力。


現時世界各地搶「人財」情況相當激烈,為進一步吸「人財」,加速本港經濟復甦,建議政府可考慮加大力度優化搶人才措施,如合資格的投資者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寬免來港置業需付的3成辣稅,以吸引他們在香港落地生根;又或者容許購買物業作為投資移民的工具,進一步吸納更多資金等。


當下樓市升勢已成,只要資金會持續流入樓市,倘若政府願再擴大「搶人財」措施,相信港樓有望更進一步「價量齊彈」。

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受加息衝擊,樓價顯著回落,早前政府落實減辣措施,給市場帶來正面訊息,永泰執行董事兼銷售及市務總監鍾志霖認為,市場需時習慣利息上調,減辣效應有助樓市進入鞏固期,預期未來樓價輕微波幅,亦正是用家置業時機。 鍾志霖坦言,過往市況熾熱,買家抽籤買新盤「心情有如坐過山車」,現時市況放緩,買家有充足時間選擇心頭好,正是用家置業時機。過去3至5年,發展商主力興建細單位,大單位奇貨可居,豪宅長遠升值能力強。 豪宅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本港今年整體經濟和資產市場表現較預期遜色,相關的政府收入例如賣地及印花稅受到影響,在收入比預算減少的情況下,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的綜合赤字將高於今年2月《財政預算案》估算的544億元,或逾1000億元,他稱,下個財政年度庫房再錄赤字,可能「在所難免」,政府會在稍後編制的《預算案》中清楚交代。 陳茂波昨日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匯報香港經濟情況,指疫情開支令政府整體赤字上升,

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接受港台電視節目訪問時語重心長地表示,香港樓市已經出現系統性轉變,走勢有大變化,不再是「循環性的升跌」,形容「此熊非彼熊」,若沿用過去的思維會非常危險。老牌發展商對地產前景看法變灰,警惕性不容小覷,同時反映特區政府不斷強調的「賣地收入周期性有高有低」的講法未必站得住腳。 香港經濟持續疲弱,恒生指數跌至一萬六千幾點,有內地網民嘲諷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儘管財金官員接二連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