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減辣」宜全面 非針對個別買家 [香港經濟日報] 2022-08-16


早前有報道指港府考慮放寬非本地居民買家印花稅,不過政府已澄清,未有相關討論,亦沒有任何相關計劃。筆者認為,本港樓市「辣招」已經推出超過十年,當年政府強調「辣招」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目的主要應付2008年美國聯儲局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同時期望能在「辣招」實施期間加快解決土地供應問題。


可惜事與願違,「辣招」事隔逾十年,現已變成長期措施,即使近日樓價開始出現調整,但對一般市民來說,置業仍然是一大難題。


加息之聲日漸逼近,筆者認為,政府是時候需要認真檢討相關措施是否已不適用。回顧過去十多年,政府由2009年開始多次出招遏抑樓價,先收緊豪宅按揭成數,再收緊非自住業按揭成數,期後再推出辣招大力度遏抑樓市,政府在2010年11月宣布推出額外印花稅(SSD),3年內轉售住宅物業,需按不同的物業持有期繳付稅款,其後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等措施亦相繼登場,對象甚至擴大至第二套房買家。樓控措施頻頻加辣,仍然無阻樓價升勢。


供應與需求 存嚴重落差


隨着量寬持續推升資產價格,2016年政府再提高雙倍印花稅冀遏抑樓市炒賣,稅率劃一為樓價15%,即非本港買家置業,合共需付樓價30%印花稅,在長年累月的辣招干預下,樓市生態日漸扭曲,過去十多年二手住宅交投顯著下跌,反觀樓價反覆向上,並推高二手註冊金額上升,走勢與宗數背馳,本港住房問題始終依然,土地供應與社會需求存在嚴重落差。


市場普遍相信「減辣」有助提振本港樓市,惠及經濟。事實上,疫情持續超過兩年仍未散退,嚴重打擊本港經濟活動,加上加息壓力日漸逼近,利淡因素充斥市場。本港不僅無法與內地通關,亦未能與國際接軌,樓市成交單靠本港內需支持長遠有損健康,建議政府應從速檢討現行樓市政策,審時度勢落實減辣時機。


筆者認為,香港背靠內地,同時亦是面向全球的國際都會,現時本港面對移民潮部分人口外流,已響起人才及資金流失訊號,本港政府宜按部就班撤回遏抑樓市措施。個人認為「減辣」並非僅針對某一類買家,應考慮全面的減辣方案,除了重新開放內地及海外市場,吸引更多人才及資金來港,亦須兼顧本地買家需求,精簡流程加快土地及房屋供應,長遠穩定市場發展。


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天水圍新盤低開策略奏效,上周六進行首輪銷售,即日幾乎沽清是次推出的全部單位。其他發展商亦紛紛趁勢加推優惠,促銷旗下新盤餘貨。 最近新增優惠吸客的新盤,包括同屬北部都會區、位於洪水橋的大盤,日前突改價單,除折扣優惠增加至14.5%外,同時新增高達15%現金回贈,包括「北部都會區升級」、「中產人士置業」及「聖誕限時」現金回贈。 另一個位於長沙灣的新盤,發展商早前披露將於聖誕節之前,將為年輕專才提供低首

新盤低開攤薄市場購買力,二手紛錄低價成交個案。港置助理分區董事熊建明表示,馬灣珀麗灣剛錄得本月首宗成交,單位為5期高層D室,面積762方呎,3房戶,議價後最終以800萬成交,累積減價約118萬,呎價約10499元,成交價較同類型單位低約6%。原業主於2012年斥資648萬購入,持貨約11年,帳面獲利152萬。 碧湖花園低層440萬沽 世紀21奇豐區域經理陳偉康表示,粉嶺碧湖花園低層,面積491方呎

恒基旗下鰂魚涌現樓項目THE HOLBORN,昨日連錄3宗成交,包括2伙平台特色戶,合共套現約1600萬。 恒基物業代理董事及營業(二)部總經理韓家輝表示,昨日THE HOLBORN售出的3伙,其中2伙平台特色戶以招標方式售出,包括B座3樓B7室,面積216方呎,平台106方呎,成交價506萬,呎價23426元;以及B座3樓B8室,面積202方呎,平台112方呎,成交價505萬 ,呎價25000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