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窮志短」效應 禍延樓市? [香港經濟日報] 2022-09-08

全球近年面對通貨膨脹、疫情肆虐、息口上升、俄烏戰爭、台海局勢、中美爭拗、經濟疲弱等,可謂困難重重;這些緊日子,堪比14年前的「金融海嘯」。


至於今年的樓市,看來也不好過。筆者公司集團的指數反映,年初至今樓價已累積下跌逾5%。今年初承接着去年疫情,指數升幅開始放緩,但地產業人士當時估計,今年的樓價仍會有一定升幅;但按照目前的形勢推算,所有專家都大跌眼鏡,皆因預計的利好因素全部都沒有兌現,反而壞消息就接踵而來。


就算在今年的第四季樓價能夠反彈,但仍難以追回之前的跌幅,更何況目前仍然存在下跌的「骨牌效應」,所以筆者也重新作估算,預期今年的樓價,將有機會錄得達8%的跌幅。


全年樓價 有機會跌8%


眼看目前樓市疲弱,部分業主衝動「掟貨」,令筆者想起了最近出現的柬埔寨「賣豬仔」事件。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竟然會在今天如此發達的社會中出現,很多市民都不敢相信;但當仔細想一下,原因其實很簡單,筆者認為,這正是在經濟蕭條之下的「人窮志短」效應。


這幾年間,很多香港人飽受經濟上的困擾,當一個人面臨巨大財政壓力下,很容易意志消沉和出現負面的想法,對事情的分析能力也變弱,更加不會考慮到前路的危險;在這情況下就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08年的金融海嘯禍延全球,當時不少專家都認為,樓市進入了冰河時期;但別忘記樓價是由03沙士後掉頭上升,到了金融海嘯前,已累積了逾兩倍的升幅,大部分業主手持的單位都賺錢。所以就算金融海嘯後經濟下滑,但不致令業主急於拋售物業。事實上,金融海嘯所影響的樓價累積跌幅,也只是一成左右,穩定下來之後,樓價很快重拾上升軌道。


可是今次的情況有點不同,過去三至四年間,樓價累積的升幅有限,大概只有5%,有些在高位入市的買家,物業更是沒有升幅可言。今年的樓價已經下跌超過5%,初次上車的買家就容易「擔驚受怕」,眼見自己的物業價格一直沒有升過,擔心長此下去,自己多年儲下來的首期也會被蒸發;而有些業主在工作或生意上也感「前路茫茫」,於是就會不理後果,急於求售,令樓價出現了今輪的跌浪。


這種未經深思熟慮,爭相沽貨的心態,就是筆者所說的「人窮志短」效應!

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天水圍新盤低開策略奏效,上周六進行首輪銷售,即日幾乎沽清是次推出的全部單位。其他發展商亦紛紛趁勢加推優惠,促銷旗下新盤餘貨。 最近新增優惠吸客的新盤,包括同屬北部都會區、位於洪水橋的大盤,日前突改價單,除折扣優惠增加至14.5%外,同時新增高達15%現金回贈,包括「北部都會區升級」、「中產人士置業」及「聖誕限時」現金回贈。 另一個位於長沙灣的新盤,發展商早前披露將於聖誕節之前,將為年輕專才提供低首

新盤低開攤薄市場購買力,二手紛錄低價成交個案。港置助理分區董事熊建明表示,馬灣珀麗灣剛錄得本月首宗成交,單位為5期高層D室,面積762方呎,3房戶,議價後最終以800萬成交,累積減價約118萬,呎價約10499元,成交價較同類型單位低約6%。原業主於2012年斥資648萬購入,持貨約11年,帳面獲利152萬。 碧湖花園低層440萬沽 世紀21奇豐區域經理陳偉康表示,粉嶺碧湖花園低層,面積491方呎

恒基旗下鰂魚涌現樓項目THE HOLBORN,昨日連錄3宗成交,包括2伙平台特色戶,合共套現約1600萬。 恒基物業代理董事及營業(二)部總經理韓家輝表示,昨日THE HOLBORN售出的3伙,其中2伙平台特色戶以招標方式售出,包括B座3樓B7室,面積216方呎,平台106方呎,成交價506萬,呎價23426元;以及B座3樓B8室,面積202方呎,平台112方呎,成交價505萬 ,呎價25000元

bottom of page